证名。见《丹溪心法》。系指耳部肿起疼痛。多由肝胆三焦风热上攻所致。可兼疼痛,或流脓水。治宜疏风、清热、利湿,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见《广东中药》。即水翁花,详该条。
针灸著作。又名《窦太师流注指要赋》、《通玄指要赋》。1卷。元·窦杰撰于1232年。内容主要是根据常用的43个针灸要穴主治所编成的一篇歌赋,赋后附有针灸补泻等几篇短论。现有1936年《丛书集成》影印本(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口瘘其齿断上有小孔,如蜂窠形。”系慢性根尖炎所导致的瘘管。
病证名。见《医学正传·眩运》。因风热上壅所致的头目眩晕。《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风热上冲眩晕,必胸中不利,旋运欲倒。”治宜疏风清热,用羌活汤、荆黄汤等方。参见眩晕条。
病名。①水肿病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脉经》注:“一云皮水。”黄肿,《脉经》作“洪肿”。②十水
【介绍】:见徐文中条。
经验方。见《外伤科学》(广州中医学院)。又名千金散。制乳香、制没药、朱砂、蛇含石(醋制)、轻粉各15克。为细末,掺疮面,或粘附在纱条上,插入疮中。功能化腐。治一切恶疮,腐肉不脱者。
【生卒】:708~769【介绍】:唐代医生。字之巽。曾与崔沔同学医于兰陵萧亮,尽得其传。
【生卒】:十九世纪初【介绍】:清代医家。字汉峙。会稽(浙江绍兴)人。研究并注解《伤寒论》、《金匮要略》,撰有《伤寒尚论辨似》、《金匮要略注》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