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厥

阳厥

厥证之一。指热厥。《景岳全书·杂证谟》:“阳厥者,热厥也。”《药症忌宜》:“阳厥即热厥,其证四肢厥逆身热面赤,唇燥大渴,口干舌苦,目闭或不闭,小便赤涩短少,大便燥结,不省人事。”《丹溪心法·厥》:“阳厥者,是热深则厥。盖阳极则发厥也。不可作阴证而用热药治之。精魂绝而死矣。急宜大小承气汤,随其轻重治之。”参厥证条。②足少阳经经气厥逆所致的病证。《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③指突受刺激过度而出现善怒发狂的病证。《素问·病能论》:“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

猜你喜欢

  • 肾死脏

    肾脏真气已绝的脉象。肾脉当沉而反躁动,轻按之坚实,重按之乱如转丸,尺部更为明显。《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肾死脏,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 韩宗绍

    【生卒】:?~868【介绍】:唐末医生,曾任待诏、翰林医官。与康仲殷合作治疗同昌公主久患重疾,公元868年公主由于久治不效而死亡。懿宗竟将韩宗绍、康仲殷杀害。并收捕其亲族三百余人,系京兆府治罪。当时宰

  • 心疸

    病名。①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心癉,烦心,心中热,葛根主之。”②《辨证奇闻》:“心疸之症,烦渴引饮,一饮水即停于心之下。时作水声,胸前时多汗出,皮肤尽黄惟两目独白、人以为黄疸也,谁知是心中虚热

  • 湮尻疮

    病名。指婴儿在尿布遮盖部的局限性皮炎。出《外科启玄》卷八。常因婴儿下身不当的洗涤以及湿尿布过久浸渍,湿热之气蕴积肌表所致。临症好发于婴儿尿布遮盖部如下腹、肌内侧、会阴及臀部等处。初起患处为大片红斑,边

  • 何大英

    【介绍】:明医家。西安(今浙江忂县)人。志于医,尝四方参师访友,乃精岐黄。嘉靖十年(1531年)撰书三编:首编《发明证治》,分风、寒、暑、湿、燥、火等门,论病证方治;次编《精义语录》,阐述病机机理及谨

  • 中医儿科临床手册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编。全书分六章。包括常见症状的辨证要点、常用治法、小儿急症、新生儿疾病、时行疾病和小儿杂病。书中用中医病名和理论对中医儿科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末附常用药物及病历书写等。1

  • 石峰子

    【介绍】:见叶文龄条。

  • 波丝草

    见《贵州草药》。为雪药之别名,详该条。

  • 睑生粟

    病证名。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脾肺受邪,……邪气相搏,肝经虚弱,风盛,即发于两睑之间,状如粟米之形。”即粟疮。详该条。

  • 六筋

    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部掌侧,自桡侧起至尺侧,依次分别为赤筋(浮筋)、青筋(阳筋)、总筋、赤淡黄筋(心筋)、白筋(阴筋)、黑筋(肾筋)。《小儿按摩经·要诀》:“六筋专治脾肺热,遍身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