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问耳目

问耳目

十问之一。问耳主要了解有无耳鸣耳聋耳痛重听等变化。凡突然耳鸣声大,按之鸣声更大的属实,多因少阳经风火上冲所致;逐渐耳鸣、声响较细,按之减轻或停止的属虚,多因肝肾不足所致。初病突然耳聋多实,可因少阳风热,肝胆火气上逆,或湿热蒙蔽清窍而致。久病渐觉耳聋或由耳鸣转成耳聋的属虚,多因肾虚、气血虚弱而致。耳痛有因风热上壅,或耳内有脓而致。重听为听觉不清楚,多因下元虚、精气不足所致,也有因风邪引起者。问目主要了解痛痒、视觉等情况。红肿而痛的多实热目痒多风热。干涩多为肝血不足肾亏羞明而不痛不热的为血虚或肾阴不足。视物昏蒙多为肝肾不足或气血大虚。视物如双为肝肾两虚。

猜你喜欢

  • 柳州医话

    又名《柳州医话良方》。1卷。清·魏之琇撰,王士雄辑评。约刊于十九世纪中期。本书系王氏将魏之琇《续名医类案》一书中原按语85条,单方100余条予以汇编,并附加评按而成。魏氏原按语评论各家医案审证制方,指

  • 气虚喉痛

    病证名。《喉科心法》:“时痛时止,微红微肿,或不红肿。每遇劳动及服凉药则更甚。兼现食少困倦,少气懒言,唇淡面白,二便调和,身微热,或时热时退,手足心更热诸症。此中气不足,虚火泛上也。法当补中益气为主。

  • 暴瘖

    证名。亦称猝瘖。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指突然失音或语音嘶哑。多因突然冒寒,或寒包热邪,或肺伤津枯所致。《张氏医通·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

  • 腹皮急

    证名。指腹壁绷急紧张。可见于肠痈等病。《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参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肠痈条。

  • 小儿热毒病

    病名。《千金要方》卷五:“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燥,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者,或因壮热,便四肢挛掣惊,仍成痫疾,时发时醒,醒后身热如火者。”本证可用升麻汤主治。

  • 白芜荑

    出《太平圣惠方》。为芜荑之处方名,详该条。

  • 吕田

    【介绍】:清代医家。字心斋。新安人。摘录杨璇、陈良佐的《伤寒条辨》一书,编成《伤寒条辨摘要》。

  • 益母

    出《神农本草经》。即益母草,详该条。

  • 内伤嗽血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内伤肺络的咳嗽吐血。多因肺胃积热,痰火上冲,或房劳精竭,肾火刑金,或思虑伤脾,脾火消阴,或郁怒伤肝,肝火怫郁,或用心太过,心火妄动所致。其症身无表邪,咳嗽吐血。肺胃积热,

  • 体针

    通常指相对于耳针、鼻针、头针等局部器官的针刺疗法而言,实即传统的针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