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长强

长强

经穴名。代号DU1。出《灵枢·经脉》。《千金要方》作长彊。别名气之阴郄橛骨气郄为之骨骶。属督脉。督脉之络穴。位于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处,跪伏位取穴。布有尾骨神经后支,肛门神经;以及肛门动、静脉分支。主治痔疮脱肛便血便秘遗精遗尿,腹泻,痢疾腰脊强痛,癫痫,以及精神分裂症,前列腺炎等。紧靠尾骨前面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图36)。

图36

猜你喜欢

  • 胎疸

    病证名。指新生儿出现的黄疸。又名胎黄。《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在胎,其母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幼科铁镜》:“胎黄,由妊母感受湿热,传于胞胎,故儿新生,面目通身皆黄如

  • 阁门

    经外奇穴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耻骨下缘中点,阴茎根旁开3寸处。主治竖痃疝气,气上攻心。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白苔黄心舌

    白苔中心渐黄的舌象。为表邪传里之候。若白苔为主,微黄而润者,表证未罢,仍当解表;若黄苔多而焦干者,邪已入里,宜清热或攻下(见《伤寒舌鉴》)。

  • 手厥阴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据《甲乙》、《太素》、《圣济》应为“贲”)。”经筋从手中

  • 痼病

    即痼疾、瘤病。《灵枢·九针论》:“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必筩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参见痼疾、瘤病条。

  • 汤头歌诀

    1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编成七言歌诀200余首。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

  • 如意花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五色梅之别名,详该条。

  • 鼻疔

    病名。见《外科启玄》。即疔疮之生于鼻内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五:“此证生于鼻孔内,鼻窍肿塞,胀痛引脑门,甚则唇腮俱作浮肿,由肺经火毒凝结而成。”治宜大剂量清热解毒,佐以止痛排脓,临症须密切观察,预防疔

  • 穴位贴敷疗法

    应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使之局部充血或起泡的治疗方法。《针灸资生经》:“治疟之方甚多,……乡居人多用旱莲草推碎,置于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于故帛,未灸即起小泡,

  • 草龙胆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小龙胆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