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新本草纲目》。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大全》。相当于耳源性颅内感染。参见黄耳伤寒条。
病名。①哮证与喘证的合称。哮,主要指呼吸气急而喉间有痰鸣声。喘,主要指呼吸迫促。哮与喘在发作严重时均可见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哮常并见喘,而喘则未必见哮。《医学正传·哮喘》:“大抵哮以声响名,喘以气
证名。指面目浮肿由虚所致者。见《景岳全书·面病》。详面目浮肿条。
清·张仲华撰。张氏医案最早整理本名《爱庐方案》,共分76门,一百余案,刊于咸丰年间。1882年柳宝诒从抄本中选录24案,并加按语,编入《柳选四家医案》,改名《爱庐医案》。分内伤杂病、内风、伏气、疫邪、
病名。见《医方考》卷一。即大头瘟。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著有《群方秘要》三卷。
【介绍】:元代医生。江西安福县人。通医学,后归隐东阳山下。
病证名。又名季冬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名曰季冬痹也
三种肥壮人中的一种。出《灵枢·卫气失常》。其皮肉结实,体型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