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针刺麻醉

针刺麻醉

①简称针麻。它是在传统的针灸学术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镇痛作用并能达到麻醉效果的新技术。其法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方法,选取适当穴位,术前一般按麻醉常规给予辅助用药,进针后经15~30分钟捻转诱导,多数即可开始手术,术间酌情以手法运针,刺激强度以达到镇痛效果而又能为患者所耐受为宜。也可用电针刺激(称电针麻醉)。手术完毕,即可出针。由于患者在清醒状态和生理机能保持正常的情况下达到痛觉迟钝或消失,故能主动配合手术,且没有某些麻醉药物的副作用,术后恢复也较快。临床已较广泛地用于头面、五官、颈、胸、腹及四肢的一百多种手术。亦适用于肝、肾、肺功能不正常,休克,体衰等,或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针刺麻醉是麻醉学术的一个新的领域,目前仍在不断总结经验和加强理论研究,对于所存在的镇痛不全,肌肉松弛不够和内脏牵拉反应等问题尚待解决。针刺麻醉包括体针麻醉鼻针麻醉面针麻醉唇针麻醉手针麻醉足针麻醉、电针麻醉、水针麻醉等。详见各条。②书名。《针灸麻醉》编写小组编。共8章。本书中较系统地介绍有关针刺麻醉的具体内容,并对我国针刺麻醉科研成果进行了初步总结。对于针麻简史、特点、理论、方法、常用穴位、针麻在各种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几种常用的电针麻醉仪等,都分别作了论述。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三焦虚寒

    上、中、下焦同现虚寒的病证。上焦心肺的虚寒,可见精神不守,气短不足,语声不扬;中焦脾胃的虚寒,可见腹痛,肠鸣,洞泻下利,腹满喜按;下焦肝肾的虚寒,可见大便洞泄,小便清长,或遗尿,腹满身重。

  • 一见知医

    综合性医书。6卷。清·陈鄂辑于1868年。本书以临证多科疾病证治为主,摘录历代医书有关论述整理而成。卷一医理总论;卷二外体所见病症,以生理部位分类;卷三脏腑所主疾病;卷四六淫七情病、妇科;卷五儿科;卷

  • 烦热

    证名。出《素问·本病论》等篇。指心烦发热,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在外感热病中,属于表证者,为邪热不得外泄;属于里证者,为里实热盛;若大便不通,少腹满而烦者,系燥屎内结所致。内伤杂病中,可见于肝火旺盛、

  • 跗阳

    经穴名。代号BL59。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付阳;《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别名外阳、阳。属足太阳膀胱经。阳之郄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3寸处。布有腓肠神经、小

  • 良方集腋合璧

    见良方集腋条。

  • 外科发挥

    书名。八卷。明·薛己撰。刊于1528年。书中主要记述了作者治疗肿疡、溃疡、发背、脑疽、肺痈、肺痿、瘰疬、咽喉、杨梅疮等31类外科疾患的验案。于每类验案前简述该病的治疗原则,后附治疗方剂,文字简明,切于

  • 张石顽

    【介绍】:见张璐条。

  • 胎肥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生下遍身肌厚,肉色通红,满月以后,渐渐消瘦,白睛粉红色,五心热,大便难,时时吐涎。多由在胎时,母食甘肥,湿热太过,深入胞中,以致形质虚肥。治宜清泄湿热。用大连翘饮加减。

  • 香姜散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生姜四两,黄连二两。水淹一夜,慢火炒令姜紫色,去姜不用。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水调下;治白痢用米饮酒调下。治晨泄,白痢。

  • 回生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翠云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