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症因脉治》卷三。又名胞痹。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石荞苧之别名,详该条。
见《疫喉浅论》。即竹茹石膏汤第二方,见竹茹石膏汤条。
病证名。《症因脉治》卷一:“感冒胁痛之症,并无时行传染,因自冒风寒,先见恶寒发热,胁痛耳聋,呕而口苦,此伤寒少阳经胁痛症也。若寒热已除,后乃胁痛干呕,此表解里未和,热邪痰饮之症。”又:“感冒胁痛之治,
见《张氏医通》卷十三。即舒筋散,见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南天竹子之简称,详该条。
病名。《咽喉脉证通论》:“此症因劳心过度,血衰火盛所致。其状喉间红筋红瘭,或帝丁两旁微有疙瘩,一起即觉,非弱证喉癣可比,时作寒热,若食热毒之物而起,不作寒热,于此为别。”用凉血地黄汤(生地、黄芩、丹皮
吻的异体字。见吻条。
类中风病因之一。恐则气下,因恐惧过度,使阴精损伤,阳气不行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介绍】:见朱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