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簿
出《药性论》。即金箔,详该条。
出《药性论》。即金箔,详该条。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又名黑眼、黑珠、黑仁、乌珠、乌轮、乌睛、神珠、青睛。位于眼珠前端正中央,形圆,无色透明。因透见其后内黄仁之黑褐色而得名。凡病变常易失却其透明而致视力障碍。黑睛边缘紧接白睛,二者
指疾病过程中的五组逆证。①内证之五逆。《灵枢·玉版》:“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
见《儒门事亲》。小儿啼哭,弥日不休,而面容惨淡,声气哽塞,双目泫然者。《证治准绳·幼科》:“悲哭者,肺之声,泪者,肝之液。”因儿情志有所挫伤,或乳母怒火遗热于肝,肝火犯肺,故令悲哭而声泪俱下。
证名。指因饮酒而致的发热。亦可因误服药酒导致。《诸病源候论·解散饮酒发热候》:“服散而积饮酒,石因酒势而盛,敷散经络,故烦而发热也。”《丹溪心法》:“因酒发热用青黛、瓜蒌仁,入姜汁。”《儒门事亲·酒食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天柱骨折。详该条。
气与血失去互相协调作用的病机。生理上,气血是相依相附的,气以生血,血以养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人若有病,气病可以影响血病,血病可以影响气病。如气滞可致血滞,血滞亦可致气滞,出现疼痛、血瘀等症;气逆可
见幼科直言条。
《素问》篇名。主要讨论三部九候的诊脉法。以人身上中下分为三部,每部又以天地人分作三候,三部综合,共得九候。篇中指出三部九候脉必须相应,否则即属病态,并提示脉症合参的重要性。本文从三部九候的变化,了解病
《素问》篇名。节,谓一定的度数。古人以甲子纪天度,六十日甲子一周而为一节,六节为一年,故称六节。脏,指内在脏器;象,为可见之形象,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脏象。本篇首论天度,继论脏象,以明人与天地相应
病证名。即火邪头痛,火热头痛。《医学六要·头痛》:“火头痛,寸口脉洪而大,证兼口干目赤等火证者,上焦实火也。”多由阳明胃火上冲所致。症见头部跳痛或胀痛,或痛颊齿,或自耳前后痛连耳内,烦热、口渴,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