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金元四大家

金元四大家

指金元时期(1115~1368年)的刘完素(守真)、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等四个著名的医学家。在学术上,他们各有特点,代表了四个不同的学派:刘完素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治疗疾病多用寒凉药,世称寒凉派;张从正认为治病应着重在驱邪,“邪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治病善于应用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李杲认为“人以胃气为本”,长于温补脾胃之法,世称补土派;朱震亨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多用滋阴降火的办法,世称养阴派。他们的学术主张在当时以及后世都有较大影响。

猜你喜欢

  • 面正

    见面王条。

  • 如宜方

    方书名。2卷。元·艾元英撰。撰年不详。卷1将病证等内容分为17类,包括头痛、咽喉、诸气、腰痛、心恙、补益、消渴、痈疽、肿病、脚气、失血、大便、小便、疮疥、妇人、小儿、杂病,每类均简述证候及其应用的方剂

  • 风闭

    病名。①清·刘甫斋《妇科三字经》:“产时血去太多,经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忽然口噤昏倒,角弓反张,此名风闭。”治详产后痉风条。②闷瘄之一。麻疹在出疹的时候,复感风邪,汗孔闭塞,疹出不透。症见洒淅恶寒,

  • 仰月内障证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为如银内障的早期证候。“瞳神下半边,有白气隐隐一湾,如新月仰而从下向上也,久而变满,为如银内障。”(《张氏医通》卷八)。参见如银内障条。

  • 气血俱虚头痛

    病证名。指气虚与血虚证候并见的头痛。见《兰室秘藏·头痛》。《脉因证治·诸头痛有六证》:“气虚,因下部气虚,上攻,温温而痛者,异乎邪毒所攻。”《张氏医通·头痛》:“因血虚而痛者,痛连鱼尾,善惊惕,其脉芤

  • 产宝百问

    书名。5卷。原题元·朱震亨纂辑,明·王肯堂订正。本书系书商将宋·齐仲甫《女科百问》更改书名,托名朱氏而予刊行者。

  • 马哈也那

    【生卒】:八世纪【介绍】:又作大乘和尚或摩诃衍。唐代僧人、医家。长期在西藏传授佛经,精通藏文,曾将译成藏文的中医书,加以综合归纳,编著《月王药诊》,是现存最早的藏医古代文献,对藏医学的发展及藏汉文化交

  • 胆黄

    ①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体上黄绿色,胸中气满,或硬,不下饮食,此是胆黄。”治宜用灸烙法或用黄芩汤。参见黄疸有关各条。②指惊恐胆虚而致的黄疸。《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胆黄者,面色青

  • 胎寒

    病证名。①指小儿在母胎时感寒所致的症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在胎时,其母将养,取冷过度,冷气入胞,伤儿肠胃,故儿生之后,冷气犹在胃肠之间。其状儿肠胃冷不能消乳哺,或腹胀,或时谷利(乳食不化样

  • 水门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水突,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