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日生
【介绍】:
参见郭居易条。
【介绍】:
参见郭居易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仲光,号澄观。浙江嘉兴人。撰有《仁端录》十六卷,后经其弟子陈葵加以删定,为论痘疹的专书。主要论述治痘方法,主张按五脏所主及经络传变,观形察色而诊治,并附治疹之法。其所述治痘之法着
病证名。指风邪侵犯头部所致的各种偏、正头痛。出《脉经·辨三部九候脉证》。《圣济总录》卷十六:“风头痛之病,由风邪客于阳经,循风府而上至于头脑,令人头重疼痛,心隔烦热,上焦壅滞,头面虚汗,诊其脉左手寸口
经外奇穴名。见《备急千金要方》。亦称内、外踝尖。其位置,《备急灸法》载,在“足两踝尖”。在内者称内踝尖(亦名吕细、踝尖),在外者称外踝尖。主治小儿不语,霍乱转筋,牙痛,扁桃体炎等。艾炷灸5~7壮;或艾
书名。张觉人编。《外科十三方》约为明代著作。原书记述治疗外科病的13个有效方剂。作者姓张,佚名,是一位民间医生。本书依赖师徒授受,相互抄录流传于今。有多种传本。因珍秘而从未刊印。编者根据所看到的几种抄
证名。见《儒门事亲·咯血衄血嗽血》。《赤水玄珠》卷九:“咯血者,喉中常有血腥,一咯血即出,或鲜或紫者是也,又如细屑者亦是也。”《张氏医通·诸血门》:“咯血者,不嗽而喉中咯出小块,或血点是也。其证最重,
【介绍】:宋代官吏。字华父。蒲江(今四川蒲江)人。著《学医随笔》1卷。
指阴寒盛实所致的证候。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多因寒邪入侵脏腑,或寒痰湿浊结滞所致。证见胸腹胀满,身无热,口不燥渴,四肢冷或腹痛便秘,脉象沉弦等。《伤寒论今释》:“其证喘鸣气促,肢冷汗出,窒息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疝之俗称。详疝条。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医生。金陵(今江苏南京一带)人。生平事迹不详,因子女几人死于痘疹,后根据钱乙等医家关于痘疹论述中的方药,在痘疹流行时,对其余子女进行治疗而痊愈,于是进一步采集诸家关于痘
【介绍】:晚清医家。字严士,又号鞠坪。昆山(今上海市)人。少年时开始涉猎医书,后将行医心得撰成《市隐庐医学杂著》1卷(1853年刊行),另编辑有《保赤要言》(1910年刊行)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