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卿
【介绍】:
宋代医生。编有《婴儿病证幼幼方论》十卷。
【介绍】:
宋代医生。编有《婴儿病证幼幼方论》十卷。
病名。见《咽喉经验秘传》。即双乳蛾。见该条。
古病名。指热性病。《灵枢·论疾诊尺》:“冬伤于寒,春生热。”亦指热盛。《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参见发热条。
【介绍】:见李时珍条。
病名。羊踯躅一名闹羊花。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因药用或误服羊踯躅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初见恶心呕吐,腹泻,继则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文献有用
出《灵枢·九针》。①又称痼病痼疾。瘤者,邪气稽留之意。详见痼疾条。②指肿瘤。《圣济总录·瘿瘤门》:“论曰,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初为小核,寖以长大,若杯盂然,不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指头面部。人体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面;十二经脉中,手三阳的经脉从手走向头部,足三阳的经脉是从头走向足部,手足三阳经皆会聚于头面,故称诸阳之会。《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诸阳之会,皆在于面。”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用本儿落下脐带,瓦上焙燥为末,入辰砂、黄连、甘草末各五分,和匀蜜拌,分作三五次涂乳母乳上,候儿吞之。必须一日夜吞尽,次日恶毒皆从大便而出(《证治准绳》)。
人体部位名。指眼眶下外侧之高骨,或称颧骨。《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邪上出于烦。”张景岳注:“目下曰,即颧也。”
浑身麻木的别称。《医林绳墨·麻木不仁》:“遍体麻木者,多因湿痰为病。”详浑身麻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