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呕吐之一种。呕吐一般有声有物,若有物而无明显呕声,则称为吐。《卫生宝鉴·补遗》:“有物无声,名曰吐。”详呕吐条。
古病名。五积之一。《难经·五十四难》:“肾之积,名曰贲豚。”《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肾积脉沉而急,苦脊与腰相引痛,饥则见,饱则减,少腹里急,口干,咽肿伤烂,目,骨中寒,主髓厥,善忘,其色黑。”
裘庆元辑。刊于1916年。四集,11种。包括《研经言》(清·莫枚士撰)、《周氏易简方集验方》(清·周璟辑)、《周氏集验方续编》(清·周璟撰)、《罗谦甫治验案》、《吴鞠通先生医案》、《惜分阴轩医案》(周
出《神农本草经》。即月经。详该条。
以口部外形的六种变化,作为辨证的参考。①张(口开不闭),主病虚。②噤(口闭不开),主病实。③僻(左右斜,口角缓急),主肝经风痰。④撮(上下唇紧聚),主邪正交争,正虚邪盛。⑤振(寒栗鼓急,上下振摇),
《冷庐医话》卷三方。人乳、牛乳、芦根汁、人参汁、龙眼肉汁、甘蔗汁、梨汁各等分。加生姜汁少许,隔汤炖成膏,徐徐频服。治噎膈。
【生卒】:?~1632【介绍】:明官吏兼通医学。字肖乾。山东诸城人,万历进士,历任右参议等职。通医。撰有《普门医品》48卷(1628),采自《本草纲目》各门之方出于本草者十之七八,不足者以名医方补之。
病证名。出《素问·诊要经终论》。又称多卧、善眠、多眠、多寐。指困倦欲睡,忽忽喜眠之症。多因湿胜、脾虚、胆热所致。湿胜者,兼见肢体虚浮或沉重,或大便溏薄,脉多濡缓,宜胃苓汤、平胃散等方。脾虚者,兼见四肢
【生卒】:1046~1106年【介绍】:北宋官吏。字文潜。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人。善文学,曾从苏辙学,举进士。苏轼称其文,召为太学。元祐初为著作郎,兼史院检讨。集有《治风方》1卷。
【介绍】:见李中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