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楼英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徧身肿胀痧》:“痧者,暑热时疫恶毒之气,攻于里则为痰喘,为血瘀,昏迷沉重,不省人事。若元气壮实,内不受邪,不入于里,即散其毒于肌肤血肉之表,为肿为胀。若误饮热汤热酒,便成大害,此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见医学粹精条。
书名。《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6卷。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794年。作者采辑徐彬、程林、沈明宗、魏荔彤及《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等《金匮要略》注本,结合个人心得,逐条阐析仲景原文,考核校订比较精详。
出《奇效良方》。指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脉纹。详小儿指纹条。
见《中医杂志》,(12):812,1958。为桃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自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粤万年青之别名,详该条。
由腕骨八块与桡、尺骨的下端构成的腕关节。《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