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雷公炮炙论》。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属痰饮眩晕范畴。《症因脉治·内伤眩晕》:“痰饮眩晕之因,饮食不节,水谷过多,胃强能纳,脾弱不能运化,停留中脘,有火者则煅炼成痰,无火者则凝结为饮,中州积聚,清明之气,窒塞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马莳注:“手太阳小肠经之本,在手外踝之后,疑养老穴,标在命门之上一寸,疑是督脉经命门上十三椎悬枢。”
【介绍】:参见吴正伦条。
骨名。见《本草纲目》卷五十二。又名脑盖骨、头颅盖、头盖骨、巅顶骨。即顶骨。左右各一,如瓦状列于颅盖两侧。李时珍:“人之头圆如盖,穹窿象天,泥丸之宫,神灵所集,……故有天灵盖诸名也。”
①指脾的阴阳五行属性及生理、病理特点。脾胃于五行属土,但脾为脏而属阴,主运化水谷,脾气易为湿浊所困,故称其为湿土。《血证论》卷一:“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若湿气太甚,则谷亦不化
人的生命起源于精,维持于气血,表现为神。血气精是神的物质基础。故血气精充足,则神旺;血气精虚少则神耗,人易衰老。它们都是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灵枢·本脏》:“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
指用辛温发散药物治疗风寒表证的治法。适用于恶寒重而发热较轻,全身痠痛,无汗的风寒表证。上半身浮肿较重的早期水肿证,兼有发热恶风的风湿骨痛及外感风寒诱发的哮喘症等均可酌情应用。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苏叶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方。樗根皮(炒微黄)一分,枳壳(麸炒)、黄连(微炒)、芜荑(微炒)、赤芍药各半两。为粗末,每服一钱,加豆豉三十粒,葱白一茎,水煎服,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脓血痢如鱼脑。
外治法之一。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五。主治痈肿。用蓖麻子仁捣烂如泥铺绢上,照患处大小取绢贴盖患处,用布扎好,痛止即取下。妊妇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