覈
核的异体字。参见核骨条。
核的异体字。参见核骨条。
古病名。五积之一。《难经·五十四难》:“肺之积,名曰息贲。”《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目瞑,皮肤寒,……主皮中时痛,如蝨喙之状,甚者如针刺
治法术语。出《本草纲目》卷四十。使用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恶疮病毒的方法。如大枫子辛热有毒,入丸剂内服,治疗麻风;藤黄酸涩有毒,外敷治疗痈疮;露蜂房甘平有毒,研末用猪油和涂,用以治疗头癣。
病名。指霍乱由湿气太盛,伤及中州所致者。《症因脉治·霍乱》:“湿气霍乱之症,既非饮食所伤,无七情恼怒,但因时令湿淫之气,一旦挥霍撩乱,吐泻水饮。”脉沉伏,或濡软。治用五苓散、平胃散、正气散加青藿香等。
指饮食调养。《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太过,伤其正也。”
灸法术语。指用麦粒大小的艾柱施灸,故名。一般作直接灸用。《备急千金要方》:“哕,灸承浆七壮,炷如麦大。”
熄风法之一。是以滋阴为主,消除因阴虚而动风的治法。在热性病晚期,热伤真阴,表现为身热不甚但羁留不退,手足心热、面红、虚烦不眠、咽干口燥、神倦心慌,甚或耳聋、手足蠕动或抽搐,舌干绛少苔,脉虚数或细数,可
用手指按压穴位来达到镇痛、镇静作用,以便进行手术的方法。又称点穴麻醉。常用于拔牙、甲状腺切除、骨折复位、关节脱位复位等手术中。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喘》。指痰浊壅肺所致的气喘。症见呼吸急促,喘息有声,咳嗽,咯痰粘腻不爽等。治宜祛痰降气为主。《医学入门·痰类》:“痰喘,必有痰声。风痰,千缗汤或合导痰汤;痰气,苏子降气汤、四磨汤
指产后呕吐、盗汗、泻泄三症。《张氏医通》卷十一:“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详产后呕吐、产后盗汗、产后泄泻条。
病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痔内硬,头小根大,时作痒痛。”治宜化肉膏(桑枝灰、麻梗灰、广石灰、威灵仙、川乌、草乌、野芋头、生半夏、巴豆),再以生肌散收口。相当于血栓性外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