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ST3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直下8寸;或于外膝眼与解溪穴连线的中点取穴。另说“在上廉下一寸”(《太平圣惠方》);“膝下五寸许”(《针灸大全》)。布有腓肠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山蒟之别名,详该条。
亦称厥阴舌。舌边红,中央见黑色湿润纹状苔。乃为阴毒客于厥阴肝经之候,若证见四肢厥冷、身恶寒、腹痛,脉沉细等,宜温中散寒(见《伤寒金镜录》)。
证名。清·陈士铎《石室秘籙》:“视各物倒置,人又无病。”参见目妄见、视惑等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类梧桐之别名。详该条。
舌苔薄白而滑润的舌象。本舌比白微滑苔的苔上津液较多,似米汤敷于舌面,主外感寒湿,或体内素有寒痰宿饮(见《伤寒舌鉴》)。前者宜祛寒化湿,后者当温化痰饮。
指病人能正常进食,不发生格拒呕吐现象,和疾病的预后有一定联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安谷者过期,不安谷者不及期。”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松节之处方名,详该条。
古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类经》卷十七:“滑则燥热生风,热则主于心也,故为心风疝。”参见风疝条。
【介绍】:见朱鸿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