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灵枢·肠胃》:“广肠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证治要诀》:“广肠,言其广阔于大小肠也。”
痘疮始出的迹象。出《证治准绳·幼科》。即痘疮见形。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胫阴痈,胫阴疽。指生于小腿内后侧的痈。多因肝脾二经湿热凝结而成。初起小腿内侧,疼痛肿硬,长有数寸,形如泥鳅,色微红,故名。证治见外痈条。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指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古人观察到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及山林多蚊地带。《内经》称疟、痎疟;《金匮要略》称疟病。多因风寒暑湿之邪,客于营卫所致。因体质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肺疳。见该条。
病证名。指痨瘵病的咳嗽。见《不居集·痨瘵咳嗽》。《明医杂著·劳瘵》:“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哈哈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甚则痰涎带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热,脉沉数,肌肉消瘦,此名痨瘵。”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老鹳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灵枢·淫邪发梦》。指睡眠多梦之症。多因心气虚衰,神不守舍;或脏腑阴阳不和,影响心神所致。治宜养心安神为主。《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夫梦者,亦神不安之一验耳。凡人形接则为事,神遇
【介绍】:隋代医家。僧人,亦称释智斌。撰《解寒食散方》2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