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淋

血淋

病名。指淋症而见小便夹血者。《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血淋者,是热淋之甚者,则尿血,谓之血淋。”《圣济总录·血淋》:“下焦受热,则气不宣通,故溲便癃闭而成淋也。热甚则搏于血脉,血得热则流行入于胞中,与溲便俱下,故为血淋也。”《医宗必读·淋证》论血淋有血热、血冷、血虚血瘀之不同。主症为小便涩痛有血。血热者,尿出灼热刺痛,血色鲜红,脉有力。治宜凉血清热。选用小蓟饮子导赤散琥珀散等方。血冷者,尿出血色晦暗,面色枯白,脉沉迟。宜温下元。用金匮肾气丸、生料鹿茸丸、汉椒根煎服,或地髓汤送服附子八味丸。血虚者,尿出时涩痛不甚,尿色淡红,脉虚数。治宜滋阴补血为主。用八珍汤益元散,或六味地黄丸加减。血虚有热,则宜知柏八味丸。血瘀者,尿出阴中痛如刀割,血色紫暗有块,小腹硬满,脉沉弦或数。治宜活血通淋。选用一味牛膝膏桃红四物汤代抵当丸等方。参见条。本症可见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精囊炎、尿路结石、结核、肿瘤等疾病。

猜你喜欢

  • 复杂性肛漏

    病名。即肛漏的外口数在二个以上,且道管弯曲有分支或管道通过肛周二个间隙以上的肛漏。参见肛漏条。

  • 纹色

    指小儿虎口脉纹的颜色。见《四诊抉微》卷三。又名手筋色、虎口脉色。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黑时因中恶,黄即困脾端。”脉纹的颜色一般能反映病情的寒热虚实。纹色红赤,多属火;淡红者

  • 脚气治法总要

    书名。2卷。宋·董汲约撰于11世纪末。原书1卷,已佚。今存者为编《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的辑佚本。析为2卷。书中对于脚气病(也包括下肢关节炎一类的病)的病因及治法作了重点的记述,附内服及外用方4

  • 玻璃草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拦路虎之别名,详该条。

  • 两颐

    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上口唇两旁。作为望诊处之一。《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两颐,在上口唇两旁,即腮也。”《针灸大成》卷十:“更有两颐胚样赤,肺家客热此非宝。”

  • 黄古头草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 李大参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伤寒指南论》1卷,已佚。

  • 杏苑

    指医学学府或医学园地。因医界有杏林之美称,故称培养造就医学人才或传播医学学术知识的地方为杏苑。

  • 血热盗汗

    证名。见《张氏医通·杂门》。指阴虚盗汗之偏于火旺血热者。《景岳全书·杂证谟》:“阴虚者,阳必凑之,故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治宜清火补阴,用当归六黄汤。参见阴虚盗汗条。

  • 上骱手法

    正骨手法。上,是指整复或复位之意;骱,即关节之意。又称复位手法,是运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复其原位。《伤科补要》卷二:“夫接骨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两手安置其筋骨,仍复于旧位也。”不同部位的脱臼,其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