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海

血海

四海之一。指冲脉。《灵枢·海论》:“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素问·上古天真论》王冰注:“冲为血海”。②指肝脏。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③经穴名。代号SP1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百虫窠。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或当屈膝成直角时,以对侧手掌按其膝盖,2~5指向膝上伸直,大指向膝内侧约呈45°角斜置,指端尽处取穴(《千金翼方》)。另说在膝上二寸半(《针灸甲乙经》等);在膝上三寸(《备急千金要方》注);在膝上一寸(《类经图翼》)。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并有股动、静脉肌支通过。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五淋湿疹,瘾疹,阴部痒痛,股内侧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图55)。

图55

猜你喜欢

  • 运气要诀

    运气著作。1卷。清·吴谦等编纂。刊于1742年。此书即《医宗金鉴》之卷35。本书将《内经》运气要语编成歌诀,并列图于前,俾学者一览即明其大纲旨要。全书共绘太虚、阴阳等图24幅,歌诀29章,图下歌后多有

  • 失枕手法

    理筋手法。让患者正坐,医者立于背后,一手扶患者头顶,一手拇、中指点按天枢、风池、风府等穴,并顺诸穴部位自上而下按摩多次,再用拿、捏、提弹颈后部及肩背诸肌腱各数次。次以双手拇指于枕骨关节,余指在颌下部,

  • 神门脉

    三部九候诊法诊脉部位之一。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处动脉。位于掌后锐骨端陷中的动脉处。《素问·至真要大论》:“神门绝,死不治。”

  • 胃气实热

    又名胃实热。①指小儿胃气充盛,感受热邪,邪与气相搏,充斥阳明,则成实热。症见发热而饮水作渴,喜冷饮食。治宜清泻胃热,用泻黄散。②吐泻昏睡不露睛者,胃实热(《小儿药证直诀》)。③小儿气血旺盛,发热引饮,

  • 脾损

    病名。五脏虚损之一。又称损脾。《难经·十四难》:“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又:“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寒温。”虞庶注:“脾化水谷以生气血,今见脾损,饮食不为肌肉,宜调节饮食,无令伤脾也

  • 麻九畴

    【生卒】:约1183~1232【介绍】:金代医家。字知几。易州(今河北易县)人。由于廷试不中,隐居;后被荐为太常寺博士,不久以病辞归。移居今河南,因病从名医张子和学医,交往密切,尽传其学。并对张子和的

  • 白花箭

    见《修订增补天宝本草》。为杏叶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 四时气篇

    《灵枢经》篇名。本文论述四时与发病及治疗的关系,故名。由于四季气候的变化各有不同,其产生的疾病,亦随之而异,当针刺治疗时,必须根据四时气候的不同,在适当的穴位上运用不同的刺法。

  • 干洗脸

    自我推拿方法。即浴面。见该条。

  • 胎前吞酸

    病证名。亦名妊娠吐酸。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吞酸多因脾虚肝旺,伤于饮食,不得传化。有寒热之分:寒者,由脾胃不和,饮食太过,胃脘填塞,脾气不运而致,宜温养脾胃,用六君子汤加吴萸;热者,由于肝气郁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