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灸法之一种。是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以使局部皮肤起疱,化脓,故名。施灸时先以甘油或葱、蒜汁涂抹灸处,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易炷再灸,灸满规定壮数。这种灸法由于热力较强,
针灸著作。6卷。清·李学川撰。刊于1817年。卷1~2为“灵枢经文”、“素问经文”,系节录《内经》中有关针灸原文并加注释;卷3“群书汇粹“辑自历代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论述与歌赋;卷4“经穴考证”;卷5为各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眉心疔。见该条。
治疗热证,当以寒药制之。如辛寒之剂白虎汤,苦寒之剂龙胆泻肝汤之类。一般来说,肺胃热宜银翘、石膏,心腹热宜芩、连,肝胃热宜黄柏、知母、胆草。又如表里火热俱盛,大热烦躁,甚则发斑,小便黄赤,吐血,鼻出血,
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睡莲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胃失和降。指胃通降功能受阻的病机。多由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湿中阻引起。症见不思饮食,胃部胀满作痛,暖气、呃逆、呕吐等。治宜宽中、消导,和胃理气。
运气术语。指逢甲己为土运。《素问·天元纪大论》:“甲己之岁,土运统之。”
见《滇南本草》。为无花果之别名,详该条。
太阳腑证之一。详伤寒蓄水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