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
病名。①泛指由虫毒结聚,络脉瘀塞引起胀满、积块的疾患。《赤水玄珠·虫蛊》:“蛊以三虫为首。……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湿热生虫。”《证治汇补》卷六:“胀满既久,气血结聚不能释散,俗名曰蛊。”参见虫臌条。②指少腹热痛,溺白浊的病证。《素问·玉机真藏论》:“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③指房事过度成疾。见《左传·昭公元年》。④指古代用毒虫所制的一种毒药。《诸病源候论·蛊毒候》:“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患祸。”
病名。①泛指由虫毒结聚,络脉瘀塞引起胀满、积块的疾患。《赤水玄珠·虫蛊》:“蛊以三虫为首。……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湿热生虫。”《证治汇补》卷六:“胀满既久,气血结聚不能释散,俗名曰蛊。”参见虫臌条。②指少腹热痛,溺白浊的病证。《素问·玉机真藏论》:“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③指房事过度成疾。见《左传·昭公元年》。④指古代用毒虫所制的一种毒药。《诸病源候论·蛊毒候》:“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患祸。”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七方。牛膝、菟丝子各一两。酒浸晒干为末,以酒煮糊为丸,空腹酒送下。治腰膝疼痛,或顽麻无力。
证名。指因风邪而致头痛与眼部证候并见的病患。《证治准绳·杂病》:“人素有头风,因而目病,或素目病,因而头风……,头痛则目病,目病则头痛。”某些眼疾,可出现此证。
间接灸法之一种。亦称铺灸,用大蒜适量,去皮捣泥,平铺于脊柱(自大椎穴至腰俞穴)上,宽厚各约6毫米,周围用桑皮纸封固,然后用黄豆大的艾炷分别放在大椎穴及腰俞穴上施灸,至患者口鼻内觉有蒜味时止。民间用以治
①秋季脉来时轻虚而浮之象。《素问·玉机真藏论》:“……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王冰注:“……其脉来,轻虚以浮,故曰毛。”②皮毛与血脉。《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见《中药大辞典》。为松笔头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经行之前,出现下腹部疼痛,经行后即愈。多因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等所致。《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经水将来,而脐腹绞痛,此血涩不行,以作痛也。宜服通经汤(四物汤加川楝子、小茴香、槟榔、延胡索、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颏痈。见该条。
【介绍】:隋代医家。生平欠详。撰有《养生术》1卷,已佚。
指颈项、背部牵强不舒,有俯仰不能自如的感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由于病邪在表,津液不达,太阳经脉拘急所致。多见于外感表证,有虚实之分。
治法。《外科精义》卷上:“夫疮疽之证候不同,寒热虚实皆能为痛。止痛之法,殊非一端。世人皆谓乳没珍贵之药可住疼痛,殊不知临病制宜,自有方法。盖热毒之痛者,以寒凉之剂折其热,则痛自止也;寒邪之痛,以温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