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病名。即恶阻。《证治要诀》:“胎前恶阻,俗谓之病儿。”②儿童患病之称。
证名。指虫积肠内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虫积腹胀之症,肚大青筋,腹皮胀急,反能饮食,或面见白斑黑点,或喜食一物,或腹起块扛,大便偶见长虫。”治宜驱虫为主。可用万应丸、使君子丸等。参见腹胀、虫积
见《甘肃中草药手册》。为猪毛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集成》。为黄芪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指喉痹症之发于双侧者。见《古今医鉴》卷九。即喉闭。见该条。
【介绍】:见张筱衫条。
病证名。指脾胃虚弱而挟有积滞。由脾胃素虚,加之乳食不节而形成。《证治准绳·幼科》:“其候浑身微热,不思饮食,昏昧神缓,抱着一似睡未觉,肚热足冷者,多因吐泻大病及攻击之后而得此候。”治宜补益消积。用参苓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三叶青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三间,见该条。
流痰病的一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发于前臂及腕部的骨关节处。初起筋骨疼痛,进而漫肿坚硬,不红不热,常连肿数块,日久内溃窜通,穿孔较多,时流白浆,如蝼蛄窜穴,故名。并伴见面黄食少、消瘦,午后寒热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