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隔水蒸熟,以便于制剂。如茯苓、厚朴蒸后易于切片。或加酒拌蒸,如大黄、地黄经蒸制后,熟大黄的泻下减弱,熟地黄便成温性而滋肾补血。②指身体蒸热之证。多由患热病后,不慎口腹或兼犯房劳所致,治宜用清热、养阴、调中等法。

猜你喜欢

  • 脑骨伤

    病名。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脑骨包括囟骨、颠顶骨、凌云骨、山角骨、后山骨等。多因跌打、碰撞等暴力所致。一般常有头颅骨折和脑髓损伤。伤处可伴有局部肿胀,甚则颅骨凹陷,眼结合膜出血,或流出脑脊液,昏睡不

  • 刺疔捷法

    书名。①清·张镜撰。1卷。刊于1876年。首论治疔要言,次为全身穴位图,末为治疔歌(为各种疔症的取穴法)。书后附有神效疔膏方。本书后收入《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②旧题清·孙德章家藏。撰年不详。1卷。内

  • 悬饮

    四饮之一。因饮邪停留于胁肋部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证见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则转身及呼吸均牵引作痛,或兼干呕、短气等。治宜逐饮为主。

  • 神农本草经通俗讲义

    书名。1册。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编。本书以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为蓝本,除注释原文外,增加了科属、形态、产地、性味、归经、用量、禁忌、贮藏、炮制、参考等项,并附药物图。1959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 疮疡补法

    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集验背疽方》。凡疮疡溃后,毒势已去,正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宜用补法。如气虚者用四君子汤,血虚者用当归补血汤,气血俱虚者用十全大补汤,中气不足者用补

  • 黑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黑黄者,面色或黄或黑,眼目青色,腰脊拘急,口中两颊,有黑脉出口角者难治。”用鬼臼汁方或灸烙法。参见黄疸有关条。

  • 五主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即五脏所主。详该条。

  • 清明花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杜鹃花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瘥后劳复

    病证名。指小儿大病瘥后因劳倦而复发,见《婴童百问》。如劳复而寒热往来,胸胁满痛,呕吐烦渴者,宜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 左偏枯

    证名。指左半身不遂。见《中藏经·论痹》。简称左枯,又名左瘫。《类证治裁·中风》:“自丹溪以左枯属血虚,用四物汤。”参半身不遂、左瘫右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