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术语。即从下施治。①病在下部者治下部,或上病下取,或指下法。《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②针刺下部穴位治疗下部疾病。如气积在腹中,针足阳明胃经的三里穴和气冲穴。《灵枢·
病名。①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蛇瘴、虾眼、南方称著毒。由外伤染毒入于肌肤筋骨所致,或脏腑火毒凝结而成。其证随处可生,好发于手、足指端。《外科大成》卷四:“瘭疽……初出红点,次变黑色,小者如黍
在胸部下方,相当于横膈与骨盆之间的部分。其中脐以上部分为大腹;脐以下部分为小腹或少腹。《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证名。见《圣济总录·大小便门》。即大便秘结。详该条。
病症名。又名干嗽、干咳。指咳嗽无痰或少痰者。《赤水玄珠·干咳嗽》:“干咳嗽者,无痰出而款咳连声者是也。此本于气涩。涩之微者,咳十数声方有痰出,涩之甚者,虽咳十数声,亦无痰出。”多因火郁伤燥或脏腑亏损所
进针后达到得气而不分补泻的方法。《医经小学》:“先说平针法……掐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本法
见海上方条。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营卫,其糟粕行之于大肠以出也
①六淫病邪中的寒、湿等。与风、暑、燥、火等阳邪相对而言,性质属阴,致病每阻滞气化活动,故名。②指侵犯阴经的邪气。
病名。瘟疫之一。即蝦蟆瘟。《古今医鉴·温疫》:“使人痰涎壅盛,壮热如火,头疼身痛,项强睛疼,声哑腮肿,俗呼浪子瘟,或称虾蟆瘟,城市乡村,家户相类。”治宜人参败毒散加干葛;若寒热往来,用小柴胡汤等方。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