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棒花粉
见《新疆药材》。为蒲黄之别名,详该条。
见《新疆药材》。为蒲黄之别名,详该条。
医话著作。2卷。日本原昌克撰。刊于1800年。此书论述伤寒、中风、梅毒、水肿、乳痈、怪产、痘疮、食菌中毒等杂病证治数十则。并对蛊病之症状、病因,以及曼陀罗花、黄龙汤、牛黄清心丸等方药,亦予详尽考证。指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冬日感阴湿火邪而起,(咽喉)肿如紫李,微见黑色,外症恶寒身热,振动腰疼,头痛。”治宜以化毒丹、苏子降气汤等加减。
病证名。《医说》引《医余》:“夏月破腹:一曰伤暑;二曰伤冷物、食瓜果、饮水之类;三曰夏季心火旺,心经热则小水不利,行大肠,谓之水谷不分。伤暑而泄者,心躁头痛作渴,宜服香薷饮……伤冷物而泻者,腹痛水泄,
见伤寒六书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防风、荆芥、黄连各四分,羌活、独活、当归身、生地黄、苍术、连翘、槟榔、玄参、牛蒡子、忍冬藤、升麻、防己各五分,木瓜六分,木香三分,乌药、牛膝各七分,茯苓、白蒺藜各八分
见《岭南草药志》。即白背叶,详该条。
病证名。见《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小儿热盛生风,欲为惊搐,血气未实,不能胜邪,故发搐。大小便依度,口中气热,当发之。用大青膏。
书名。清·刘钟衡撰于1899年。本书绘集西医生理解剖图及中医手足六阴六阳图,标以经络、腧穴所在部位,着重以中医理论阐明脏腑功能。可作为研究脏象和针灸的参考。
即手第四指。又称小指次指。
病证名。哕,呃逆。《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胃受邪气则呕,脾受邪气,脾胀气逆,遇冷折之,气不通则哕也。”小儿哕多因于食滞胃脘而致。《医林绳墨》谓因于食而致者,脾胃不能健运,食阻气而不行,宜以温中消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