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翼》卷八方。肉苁蓉(酒浸)二两,沉香(另研)一两。为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服。治虚性便秘。
病证名。指咳嗽由外感风邪引起者。《症因脉治》卷二:“伤风咳嗽之症,憎寒,壮热,头痛,眼眶痛,自汗,恶风,鼻塞,涕流,痰结肺管,咳嗽不已。”《明医杂著》卷二:“春若伤风咳嗽,鼻流清涕,宜辛凉解散。”方如
自我推拿方法名。见清·尤乘《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又名摩面擦面、干洗脸。双手擦热,贴在面下部,两手中指分别放在鼻翼两侧迎香穴处,向上推擦,经睛明、攒竹至前额发际处,然后两手分开推擦至额角后而下,经耳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即儿枕痛。详该条。
病证名。①指口、耳、鼻皆出血。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又名鼻大衄。详见该条。②指九窍同时出血。《血证论》卷二:“大衄者,九窍出血之名也。此非疫疠,即中大毒。人身止此九窍,而九窍皆乱,危亡之证,法在不治。
前胸部。《素问·刺热篇》:“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
医案著作。许履和等整理。本书收载评选静香楼医案2卷、评选继志堂医案2卷、评选环溪草堂医案3卷、评选爱庐医案24条。每部医案分列门类,每门有验案数则,每案先录医案原文,后依次为柳宝诒选评、邓养初和孙梓文
简称《金匮要略》。3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16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3卷。1065年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整理
出《千金翼方》卷十一。古人认为乳母热甚哺儿,令儿致病。因热伤肺胃,儿饮其乳,肺胃之气上逆,则面黄不食,甚或呕吐气急。
经穴名。代号GB2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之会。位于腹侧,髂前上棘前方0.5寸,约与关元穴相平处。一说“在带脉直下二寸。”(《针灸集成》)。布有髂腹下神经和旋髂浅、深动、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