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T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手足阳明、阳蹻之会。位于面部,与鼻翼下缘平齐,正视时,直对瞳孔。一说“在鼻孔下,侠水沟旁八分”(《太平圣惠方》)。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并有面
【介绍】:明代医生。上海县人。年轻时开始为疡医,尤其善于治疗痈疽,认为痈疽中间溃烂,四周积有腐溃物时,非吸之不能尽。故治此种病时,招募人先用苦酒漱口后,去吮痈疽。对贫穷病者,则亲自吮吸。
病证名。指风邪入于肠胃而致的泄泻。见《症因脉治》卷四。主症为恶风发热,自汗头汗,头痛额疼,泻下水谷或清水。治宜解表利水,有表证者当散表,兼利小便。可用柴胡防风汤调五苓散,干葛防风汤调下六一散,防葛汤调
即月经。详该条。
【介绍】:元代藏医家。医术高明,求医者多有良效。著有《医药本论》、《四部医典释义新目》等。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方。大黄半两,金铃子、木香各三钱,朴硝二钱,轻粉少许。为细末,每服三至四钱,食后柳白皮煎汤调下,微利为度。治暴热,心肺上喘不已。
《伤寒总病论》卷五方。豆豉半升,葱白(连须)二两,石膏、生姜各四两,栀子仁、升麻、大青、芒硝(烊化)各一两五钱。为粗末,水煎,日分三至四次服。治阳毒所损,体热生斑,气喘引饮。
病名。《疡医准绳》卷二:“虎须疔生于唇下。”证治同人中疔。
病名。《喉科心法》:“抢舌风,着力咯出血,即愈。”即飞扬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