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舍脉从证

舍脉从证

辨证过程中,当脉证表现不一致时,经过分析,认为症状足以作为审定病机,确立治疗方案的依据,而脉象未能反映病机,当舍脉从证治。《医宗必读》:“脉迟为寒,常用干姜附子温之矣。若阳明脉迟,不恶寒,身体濈濈汗出,则用大承气,此又非迟为阴寒之脉矣。……世有切脉而不问证,其失可胜言哉。”

猜你喜欢

  • 睑硬睛痛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睑鞭睛疼。常由“风热痰火,及头风夹攻,血滞于睥所致。”(《张氏医通》卷八)。《审视瑶函》:“此症不论有障无障,但两睑紧硬而睛疼,若头痛者,尤急。……轻则内生椒疮,重则

  • 肝虚寒证

    证名。指素体阳虚,肝脏亏损所出现的证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名曰肝虚寒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肝虚

  • 痘浆法

    人痘接种法之一。取天花患儿的新鲜痘浆,以棉花蘸塞入被接种对象的鼻孔,以此引起发痘,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因本法须直接刺破儿痘,病家多不愿接受,故在古代亦较少用。

  • 走罐法

    拔罐法的一种。亦称推罐法,或称拉罐法。是拔罐时,把火罐推拉移动,以扩大作用面的方法。此法宜选用罐口光滑的大罐,在罐口和治疗部位上分别涂上一层凡士林或油膏之类的润滑剂,当火罐吸着后,用手捏住罐体慢慢分段

  • 胁痈

    病名。出《医学入门》卷六。又名穿胁痈、胁疮。指生于胁部的痈。由肝胆经郁火而成,多发于体虚之人。此证易发于软胁部,初起如梅、如李,逐渐长大,色红焮痛,易脓易溃,脓多稠。治宜解郁泻火,服柴胡清肝汤;或用地

  • 乳利如血

    病证名。《颅囟经》:“初生小儿一月内,乳利如血,是母胸有滞热所作也。”治宜清除滞热,用荷叶蒂、黄连煎服。

  • 银条参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 内补黄芪丸

    《外科精要》卷下方。黄芪八两,木香、肉桂、沉香、乳香各一两,当归三两,绿豆末四两。为细末,用姜汁绿豆粉糊为丸,熟水送下。治针砭所伤,恶寒发热,脓水不止,肌肉不生,疮口不敛。

  • 痎疟论疏

    书名。1卷。明·卢之颐撰。撰年不详。卢氏以《内经》理论为主,结合后世论疟及个人体验详述痎疟因证,分析诸疟常症和变症的症治。此书后附《痎疟疏方》1卷,共选方38首,叙述方药的炮制颇详。现有《医林指月》本

  • 喻昌

    【生卒】:约1585~1664年【介绍】:清初著名医家。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年青时以贡生被选入京城,清军入关后隐居,并研读医书,旅游于南昌、靖安等地,后(1644~1661)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