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舌色

舌色

舌质的颜色。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常的舌色是淡红色,活泼光润。临床常见有淡白、红、绛、紫等色。一般来说,白主血虚阳虚;红色主热证,热在卫、气分;绛色主热在营、血分。如非热性的疾病出现红绛舌而无苔或少苔,则表示阴虚火亢,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紫色在温病中表示热入营分、血分,在杂病中则表示有痰血郁滞,常见于心脏病、血液病、死胎中毒等。近人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舌色的变化与舌的血循环关系密切,如贫血及水肿则色淡,充血及血管增生则色深红,瘀血或缺氧则青紫。

猜你喜欢

  • 旃那叶

    旃,音毡,zhān。见《药物学大成》。为番泻叶之别名,详该条。

  • 官医提举司

    元代医务机构名。其职责为掌管医务行政及有关医学的诉讼等问题,设提举、同提举、副提举主管该机构。除中央外,又于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等五省也都设立一司。置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

  • 元和纪用经

    运气著作,1卷。唐·王冰(启玄子)撰于公元762年。此书采五运六气学说阐明医理药性,进而制方遣药以治疾病。大体以六气为主,五味为用,药当其岁,味当其气。气味厚薄,性用躁静,寒热温凉,随胜用之,则可制胜

  • 脸停瘀血

    病证名。《银海精微》:“此乃肝气凝滞,脾胃停风湿也,或因天行赤眼之后,……不能调养,使血凝于胞睑之间,名曰瘀血。治之须番上下胞睑,劆洗瘀血至尽。宜服退赤散、当归散。”

  • 热证

    由于六淫外邪引起或阳气亢盛而出现的热性证候。如身热、恶热、烦躁、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面色赤,舌质红,苔干黄或干黑,脉数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热。”《医学心悟》:“假如口渴而能

  • 许逊

    【介绍】:晋代医生。字敬之。治病常兼用符咒等。

  • 五补汤

    ①《圣济总录》卷四十二方。黄芪三分,炮附子、人参、槟榔、白术、百合、炒酸枣仁、茯苓(去皮)、麦门冬(汤浸去心)、肉桂各半两。为末,分为十帖,每帖加生姜五片,水煎,空腹服,日二次。治肝虚胆寒,夜间少睡,

  • 六经伤寒辨证

    书名。4卷。清·蔡宗玉辑,林昌彝补方。刊于1873年。蔡氏以分经辨证论述伤寒在临床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每一证候采用归纳《伤寒论》原文等形式,介绍发生诸证的病因、病理和治法;并根据兼症、脉象的不同,

  • 王三尊

    【介绍】:清代医学家。字达士。海陵(今江苏泰兴)人。究心医学30余年,擅长内科杂症,治病善于通权达变。提出“既不可离乎书以治病,亦不可泥乎书以立方”,“医者立方,当先立案”,“庸医误人,忙医亦误人”等

  • 脾痫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可表现为多种症状。《医学入门·痫》:“脾痫,面黄,下利,吐舌,羊吼。”《景岳全书》卷四十一:“面色痿黄,目直,腹满自利,四肢不收,其声如牛者曰脾痫。”《医林绳墨》卷六以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