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臁疮

臁疮

病名。生于小腿溃疡。见《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又名裙边疮烂腿。多由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所致。局部常有破损或湿疹等病史。本病生于小腿臁骨(胫骨)部位,初起痒痛红肿,破流脂水,甚则腐烂,皮肉灰暗、久不收口。治宜清热利湿,和营解毒。用薭薢化毒汤;久不愈者,宜补养气血,和营解毒。宜服桂枝加当归汤十全大补汤。用金黄膏掺九一丹外贴。久不收口者,用夹纸膏加缠缚法,或用细白砂糖撒满。胶布牢贴。相当于下肢慢性溃疡。

猜你喜欢

  • 地骨

    见《新本草纲目》。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 霍乱燃犀说

    霍乱专著。2卷。清许起撰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作者认为霍乱有寒热之分,热霍乱是感受夏秋湿土之气,邪从热化;寒霍乱是因人体中阳气素虚,复贪凉喜冷,湿从寒化。两者证治不同,治当详辨,附列效方若干。现

  • 寝汗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名盗汗。详该条。

  • 外因

    病因分类之一。一般指外感六淫之邪。参三因条。

  • 实者泻其子

    出《难经·六十九难》。运用五行相生和母子关系的理论,来治疗五脏实证。例如肝木生心火,肝是母,心是子,出现肝实证时,不仅要泻肝,还必须泻心火。如肝有实火,症见头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面红耳赤、胁肋灼

  • 痰喘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喘》。指痰浊壅肺所致的气喘。症见呼吸急促,喘息有声,咳嗽,咯痰粘腻不爽等。治宜祛痰降气为主。《医学入门·痰类》:“痰喘,必有痰声。风痰,千缗汤或合导痰汤;痰气,苏子降气汤、四磨汤

  • 豁泄

    古病名。指食不知饱,肌瘦、腹大而多泄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有嗜食,食已仍不知饱足,又不生肌肉,但其腹大,其大便数而多泄,亦呼为豁泄,此肠胃不守故也。”治宜健脾益气。用参苓白术散。

  • 肠窟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腹结,见该条。

  • 金蛇

    出《本草拾遗》。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 八味肾气丸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即肾气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