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冷多涎

猜你喜欢

  • 王师道

    【介绍】:金代医生,曾任太医院保全郎。1168年(大定八年)曾赴西夏为大臣任得敬治病。

  • 泻白-物汤

    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黄芩泻白散,见该条。

  • 刺蓟菜

    见《救荒本草》。为小蓟之别名,详该条。

  • 涩疙瘩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景天之别名,详该条。

  • 抽筋

    即转筋。详该条。

  • 黄尖灰根舌

    舌根部苔微黑带灰,舌尖黄苔。为里实热证或阳明府实,阴液受伤证候,宜急下存阴。此舌虽较黑根稍轻,但不及时治疗,一二日亦变黑根(见《伤寒舌鉴》)。

  • 山蒲扇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射干之别名,详该条。

  • 蒲草黄

    见《药材学》。即蒲黄,详该条。

  • 腐肠

    出《神农本草经》。为黄芩之别名,详该条。

  • 阴出之阳

    阴分之邪,出于阳分。指深伏内脏的病邪,损伤脏真,而反映于外在的脉象及精神的变化。《素问·宣明五气篇》:“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