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低级官员。共8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石见穿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卷二:“名垂头生者,儿头已到产门,头之后骨,偏柱母谷道,儿不能下。”相当于枕后位分娩。参见偏产条。
证候名。由贪凉饮冷,或过食瓜果,或脾阳素虚而寒湿内侵,影响脾运所致。症见脘腹胀满、头重困倦、纳呆、泛恶欲吐、口淡不渴、便溏、小便不利,妇女带下稀白而腥,舌苔灰白而滑,脉迟或缓或濡。治宜温中祛寒,结合运
指项颈软弱无力。《世医得效方·项软》:“颈垂软,头不得正,或去前,或去后。”古称天柱骨倒。为督脉病变,多因肾气精髓衰耗所致。《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属五软之一,常
用药制成丸剂或锭剂、片剂,或用纱布包裹药末,塞入阴道或肛门内,以治疗白带、阴痒或痔等。如《金匮要略》蛇床子散。
证名。指身体肌肤顽痹,不知痛痒冷热的症象。《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医林绳墨》卷六:“有所谓不仁者,谓肌肤麻痹,或周身不知痛痒,如绳扎搏初解之状,皆因正气空虚,而
参见痧痘集解条。
出《梅师集验方》。即白杨树皮,详该条。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形瘦多热多郁,血少气虚,宜服芩连四物汤,合开郁二陈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