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生于耳根处的肿疡。由少阳胆经风热所致。初起耳根处肿大如痰核,按之不动而微疼,肿势渐增,状如伏鼠,焮赤疼痛。若身发寒热者,荆防败毒散汗之;发热肿痛甚者,仙方活命饮加升麻、柴胡
病名。骭,胫骨也(《说文》)。宋《荘季裕著鸡肋编》:“疮发于足胫骨旁,肉冷难合,色紫而痒者,此人谓之臁疮,南人呼为骭疮,其实一也。”即臁疮之别称。详臁疮条。
经脉名。即足太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足钜(《礼记·三年间》注:“大也”。)阳脉:潼外踝娄中,出郄(脚)中,上穿胀(跟),出厌中,夹(挟)脊,出于项,□头角,下颜,夹(頞),系目内廉。是动则病:潼(
苔白滑,中心黑苔的舌象。其证有寒有热:白滑苔,刮之可净,为真寒假热;若刮之不净,舌粗涩干燥,为里实热证,或为表邪入里之候(见《伤寒舌鉴》)。
见《泉州本草》。为萆薢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杜鹃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瑭条。
苏,草叶;草苏指以叶入药的植物类药。《素问·移精变气论》:“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
妇女的阴道外口。又称阴户。《景岳全书·妇人规》:“产门不闭,由阴气大虚,不能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