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卷二十三方。附子(炮,去皮脐)三钱,炮姜二钱,茵陈一钱二分,白术四分,煨草豆蔻一钱,茯苓(去皮)、陈皮(去白)各三分,枳实(麸炒)、半夏(汤泡七次)、泽泻各半钱。为粗末,加生姜五片,水煎去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黄水疮。见该条。
书名。清·黄述宁撰。4卷。刊于1902年。其中医案2卷,多属内科杂病;后2卷主要是黄氏生平所用验方,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①鼻息、呼吸。《素问·平人气象论》:“呼吸定息脉五动。”②喘息。《灵枢·海论》:“悗息面赤。”③止、结、留滞。《灵枢·百病始生》:“息而成积。”④通瘜。赘肉。《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鼻息肉不通。”⑤
病证名。见《疡医准绳》卷六。是患肢呈现屈曲、内收、内旋畸型症状的概况。原载于《永类钤方》。即髋关节后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是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就是君、臣、佐、使的配合。《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是指方中治疗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是
气功术语。指练功时杂念已排除,头脑保持高度的练功意念。元·陈虚白《规中指南》说:“盖无念之念,谓之正念。”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玉顶发、玉顶疽。多因火毒凝结上攻,生于百会穴者。初起形如粟米,根渐肿大如葡萄状,高坚红肿,焮热疼痛,身热畏寒,渴而思冷饮,便秘躁烦,脉见洪数者,宜服黄连消毒饮;若漫肿平塌
指脾气散精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部的濡养,有赖脾气散精输布。若胃阴虚,或脾虚不运,阳损及阴,或饮食营养不足,均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本证。临床表现多有胃阴虚症状,并见饥不欲食,肌肉消瘦,体倦乏力等
病名。脑骨伤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扶桑骨即颞骨蝶骨相接处。打扑损伤,局部焮肿、青紫、疼痛、头晕,甚则昏迷不醒。余证治参见脑骨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