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背俞穴

背俞穴

经穴分类名。①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如肺俞心俞肾俞膀胱俞等(见表)。脏腑有病时其相应背俞穴往往出现异常反应,如敏感、压痛等;而刺灸这些穴位,又能治疗其相应脏腑的病变。②专指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五脏之背俞穴(见《灵枢·背腧》)。③泛指背、腰、骶部穴位(见《针灸资生经》)。

背俞穴表

猜你喜欢

  • 产孕集

    书名。2卷。清·张曜孙撰。撰年未详。书中扼要介绍妊娠及临产前后一些病证的证治。共分辨孕、养孕、孕宜、孕忌、孕疾、辨产、产戒、用药、应变、调摄、怀婴、拯危、去痰十三类。本书后经包兴言增入补遗1卷,名为《

  • 内伤黄疸

    病证名。指因脾胃内伤所致的黄疸。见《症因脉治》卷三。包括谷疸、酒疸、女劳疸、阴黄在内。《医学纲目》卷二十一:“劳役形体,饮食失节,中州变寒,病生黄,非外感而得,只用建中、理中、大建中足矣。”《石室秘录

  • 黑面神根

    见《中医方药学》。为大戟科植物黑面树Breynia fruticosa(L.)Hook.f.的根。微苦、涩,凉,有小毒。清热解毒,散瘀止痛。①治急性胃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风湿痹痛,尿路结石,白浊,

  • 风不仁

    病证名。指皮肤顽麻,搔之无所觉知。《圣济总录》卷十一:“风不仁之状,皮肤搔之如隔衣是也。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血气不相与,凝痹结滞,皮肤厚,无所觉知。《内经》曰: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治宜调气

  • 中渎之腑

    指三焦。三焦是一身气化和水谷出入的道路,功用如沟渠的疏通,故称。《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

  • 外症喉痈

    病名。又名外喉痈。系指痈发于颏下,正咽喉以外者。多由风毒邪火挟痰循经上灼于咽喉所致。症见颏下,正咽喉之外、内外皆肿,外形如馒首,色红疼痛,有碍饮食吞咽。《喉科秘旨》卷下:“此症生于颌下天突穴之上,内外

  • 大观本草札记

    书名。2卷。清·柯逢时撰。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

  • 四椎

    指第四胸椎。《素问·刺热篇》:“四椎下间主鬲中热。”

  • 含腮疮

    病证名。出清·邹五峰《外科真诠》。①即痄腮。详该条。②《外科启玄》:“大人小孩疳食透腮颊,初生时如米豆大一小疮,次则渐大,蚀破腮颊,故名含腮疮。”

  • 崔嘉彦

    【生卒】:十二世纪末【介绍】:南宋医家。字希范,号紫虚道人。南康(今江西南康)人。精心钻研医术。他以《难经》中论脉浮、沉、迟、数为纲,论述了各种病证,写成歌括《脉诀》1卷。并将杜光庭《玉函经》一书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