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热

猜你喜欢

  • 太阴脏病

    病证名。指寒邪直中太阴或邪传太阴寒证。亦称太阴脏证。《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邪传太阴脏证,口淡胃钝,呕吐清水,大腹痞满,满而时痛,自利不渴,渴不喜饮,小便短少色白。……此太阳寒邪,直入足太阴脏证也

  • 凌厚堂

    【介绍】:见凌堃条。

  • 乐疽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为无头疽生在肩前侧,腋窝上方,骨缝开合凹陷处者。为手厥阴心包络经血热气郁而成。开始如椒,渐长如鹅卵,按之疼痛彻骨。若溃脓及时,肿消痛减,脓稠者为顺证;久不溃破及溃后脓如清水,

  • 伤寒表证

    证名。指病邪侵入太阳而所出现的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又:“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

  • 乙癸同源

    即肝肾同源。古代根据五行学说把脏腑和天干相配合,认为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故称。详肝肾同源条。

  • 耳发疽

    病名。系指疽生于耳轮。《证治准绳·疡医》:“或问耳轮生疽何如?曰,是名耳发疽,属手少阳三焦经,风热所致,六、七日渐肿如胡桃,或如蜂房之状,或赤或紫,热如火,痛彻心是也。”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用五味

  • 鼻赤

    病证名。见《平治会萃》卷三。即酒齇鼻。详该条。

  • 上正

    运气术语。出《素问遗篇·刺法论》。上,指司天之气;正,正位。即司天之正位。

  • 伤寒准绳

    书名。《证治准绳》组成部分。又名《伤寒证治准绳》。8卷。明·王肯堂编撰。刊于1604年。卷首入门辨证诀,鉴别外感、内伤之发热,阐析伤寒及类伤寒一些症候在因、证方面的不同点。卷1介绍伤寒总例;卷2~4列

  • 栝蒌牛蒡汤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方。栝蒌仁、炒牛蒡子、天花粉、黄芩、栀子、连翘、皂角刺、金银花、甘草、陈皮各一钱,青皮、柴胡各五分。水煎,入煮酒一杯和匀,食远服。治乳痈,红肿热痛,寒热往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