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系阴肿
疝之别名。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疝之别名。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出后蜀《重广英公本草》。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邵氏医书三种》之一。14卷。清·邵登瀛撰。撰年不详。邵氏首叙温热论,继则根据四时发病情况,阐述春温、湿温、湿病、暑、疟、伏暑晚发、冬温等以温热病为主的多种病证。书中除引述《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
亦称湿郁热伏。因湿邪阻遏而致热不能宣散透发的现象。表现为身热不扬、午后热高、汗出而热不退、神疲、头重、胸闷腹胀、厌食、小便黄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莱菔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七叶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清·王子固《眼科百问》:“此心火乘于肝木,俗作谓攀睛是也。”详胬肉攀睛条。
【介绍】:明代医生。湖北鄂城人。精于医术。其子林思齐、孙林璧都继承医业。
痧证之一。①《痧胀玉衡·暗痧》:“心中闷闷不已,欲食不食,行坐如常,即饮温热,不见凶处,更无心腹腰背疼痛之苦,但渐渐憔悴,日甚一日,若不知治,亦成大害,此痧之慢而轻者也,放之即愈。亦有头痛发热,心中作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介绍】:见络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