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病

肝病

病名。指肝脏的各种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藏血,开窍于目,肝病多由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络瘀阻,或肝阳偏亢,肝风内动,以及肝经湿热寒滞肝脉等所致。《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难经·十六难》:“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齐左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癃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脉经》卷六:“肝病,其色青,手足拘急,胁下苦满,或时眩冒。”《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卷二:“肝病,面青筋急,多怒,目痛目闭不欲见人,脐左动气。”《太平圣惠方·肝脏论》:“夫肝虚则生寒,寒则苦胁下坚胀,寒热,腹满,不欲饮食,悒悒情不乐,如人将捕之,视物不明,眼生黑花,口苦头疼关节不利,筋脉挛缩,爪甲干枯,喜悲恐,不得太息,诊其脉沉细滑者,此是肝虚之候也。”又:“肝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致心下坚满,两胁痛小腹,忿忿如怒,气逆头眩,为血有余,即目痛,眼眥赤,生瘜肉,阳毒所致,悒悒先寒而后热,颈直背强,筋急,不得屈伸,诊其脉浮大而数者,此是肝气实也。”《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其性条达而不可郁,其气偏于急而激暴易怒,故其为病也多逆,逆则头痛耳聋,颊肿,目瞑,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善瘈,四肢满闷。……经病则腰痛不可俯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色脱,遗溺癃闭,其郁与胜,必侵及乎脾,脾受木邪,则胸满呕逆,飧泄。总而计之,其为寒热虚实邪气侵克,本经自病与经气相加种种诸症。”《本草纲目·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肝藏血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本病,诸风眩运,僵仆强直惊痫两胁肿痛,胸肋满痛,呕血,小腹疝痛,痃瘕,女人经病。标病,寒热疟,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筋挛卵缩,丈夫疝,女人少腹肿痛阴病。”治宜疏肝理气,平肝泻火,活血通络,养血柔肝潜阳熄风等法。参见肝病各条。

猜你喜欢

  • 苎根汤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小品方》方。苧麻根、干地黄各二两,当归、芍药、阿胶、炙甘草各一两。水煎,去渣,内胶烊化,分三次服。治劳损而致的胎动下坠,小腹痛,阴道出血。

  • 息积

    古病名。指胁下胀满,气逆息难或有形块的病症。《素问·奇病论》:“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歧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证治准绳·积聚》:“息积,乃气息痞滞于胁下,不在藏府荣卫之间,

  • 妇科秘传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

  • 室女经闭胀痛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未婚女子由于气滞血瘀而致经闭,腹胀作痛者。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方用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

  • 底野迦

    出《新修本草》。为鸦片之别名,详该条。

  • 李俊良

    【介绍】:太平天国医生。广西人,原经营药材,兼通医理。太平天国时(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染疾,他为之治疗,亲为调剂而愈,被封为国医。1853年升为擢捡点。曾在南京征聘医士,选办药材。又任内医长,并

  • 双鹅风

    病名。《重楼玉钥》卷上:“凡喉间红肿似毒两枚,而生在两边者,是为双鹅。”即双乳蛾,详该条。

  • 烧灼灸

    与温和灸相对而言,凡可使患者产生烧灼感觉的灸法,称之为烧灼灸,如化脓灸等。

  • 谷精珠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谷精草之处方名,详该条。

  • 四大家

    ①明代医家多以张仲景、刘完素、李杲、朱震亨为四大家。②清代医家多以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为四大家,又称金元四大家。一般所说的四大家,都是指金元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