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亦作奔豚、贲肫,又称奔豚气。《难经·五十四难》:“肾之积,名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手心毒。见该条。
病名。疟疾的一种。①指疟久不瘥,表里俱虚,小劳即复者。见《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劳疟候》:“凡疟积久不瘥者,则表里俱虚,客邪未散,真气不复,故疾虽暂间,小劳便发。”症见寒热不止,或发
明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明太医院内共设十三科,伤寒为其中之一,是专门治疗外感疾患的,类似于现代内科中设置的某些专科。参见十三科条。
指外眼角的联系组织。《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结于目眦为外维。”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关元,见该条。
天昏地暗。《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主埃郁昏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
病证名。见《千金翼方》。指鼻塞流清涕。详鼽条。
【介绍】:清末医家。字康斋。海盐(今属浙江)人。著有《康斋医案偶存》等书。
证名。清·佚名《眼科统秘》:“此症目常脓泪浸,乃是肺经实热。”详见眵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