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良医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正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正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时疫白喉捷要》方。葛根、连翘、木通、黄芩、金银花、牛蒡子、马勃(包煎)各二钱,生地黄四钱,僵蚕、浙贝母、麦门冬各三钱,蝉蜕一钱。为粗末,加青果三个(或用桑叶),水煎服。治白喉重症。
书名。明·张介宾撰。32卷。刊于1624年。本书将《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二书内容重新调整归类,改编而成。分为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12类,
见脉理存真条。
病证名。又名口疳。“夏季秋热,小儿泄泻,或初愈未愈,满口皆生疳蚀,当有阻塞咽喉致危者。此皆在里湿盛生热,热气蒸灼,津液不生,湿热伤气分。治在上焦,或佐淡渗。世俗常刮西瓜翠衣治疳,取其轻扬渗利也。”(《
书名。明·张介宾撰。11卷。刊于1624年。本书用图解方式以辅助《类经》注文之不足,故名“图翼”。主要包括运气(卷1~2)和针灸(卷3~11)两部分。前者为有关五运六气学说的论述和图表,共80余篇;后
一名单腹胀。鼓胀之一。《石室秘录·内伤门》:“血臌之症,其由来渐矣。或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忧郁而血结不行,或风邪而血蓄不发,遂至因循时日,留在腹中,致成血臌。”《血证论·血臌》:“血臌之证,胁满,小腹胀
见《本草纲目》。为枸橘之别名,详该条。
同单方。指药味不多,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连翘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红孩儿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