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缓方

缓方

七方之一。方剂和缓者。适用于体虚而患慢性病证的。《儒门事亲》卷一:“缓方之说有五,有‘甘以缓之’之缓方,糖、蜜、枣、葵、甘草之属是也;盖病在胸膈,取甘能恋也;有‘丸以缓之’之缓方,盖丸之比汤、散,其气力宣行迟故也;有‘品件群众’之缓方,盖药味众则各不得聘其性也,如万病丸七八十味,递相拘别也;有‘无毒治病’之缓方,盖性无毒则功自缓矣;有气味薄药之缓方,盖药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比至其下,药力已衰,故补上治上,制之以缓……。”当前一般认为缓方有六种:①药味多,互相制约,单独直达的力量小;②应用无毒药物,使病邪缓解,免伤正气;③药味薄,不求速效;④应用甘缓药,缓慢发挥作用;⑤用丸药缓缓攻逐邪气;⑥用缓和药治本,增进抗病力,疾病自除。如补法中的四君子汤

猜你喜欢

  • 许宏

    【生卒】:1340~?【介绍】:明代医家。字宗道。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幼年学儒,后学医。根据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对张仲景的方剂加以注释,编成《金镜内台方议》。在晚年(82岁)时搜集有效验方,编成

  • 足阳明之别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阳明络脉,见该条。

  • 蛊痢

    病名。《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凡下痢脓血间杂瘀黑有片,如鸡鸭肝,与血俱下者,蛊痢也。此由岁时寒暑不调,湿毒之气,袭人经脉,渐至藏府,毒气挟热,与血相搏,客于肠间,如病蛊注之状,故名蛊痢也。”蛊毒下痢,

  • 是期的异体字。《说文·月部·期》段注:“朞借为期年、期月字。”详“期日”条。

  • 药言随笔

    书名。3卷,清·李日谦撰。刊于1899年。本书以笔记问答体裁,记述医疗经验。上、中二卷分论脉诀及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病症治;下卷为多种救急验方。

  • 罗晃子

    见《本草纲目》。为凤眼果之别名,详该条。

  • 铁儿茶

    见《中药炮制学》。为儿茶之处方名,详该条。

  • 实挛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 医学近编

    书名。20卷。清·陈治撰。约成书于1697年左右。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内容主要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病证及治疗(包括中风、类中风、类伤寒等90种),每种引录各家学说,参以个人见解,予以介绍。书中并

  • 黄研农

    【介绍】:见黄元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