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眩晕

经行眩晕

病名。指每逢行经期或经后出现头目眩晕,视物昏花的病症。多因血虚肝肾阴虚痰湿所致。若素体血虚,或精血化源不足,经行时其血更虚,血虚不能上荣于脑,症见经期或经后头晕如旋,面色白,心悸少寐,经行量少,色红质稀,治宜益气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枸杞、制首乌;若因阴虚虚火偏旺,每值经行阴血益虚,水不涵木,症见经来之时,尤其经后,头晕目眩,耳鸣如蝉,口干咽燥,烦躁易怒,治宜滋阴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若因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湿上扰清窍,症见经行头晕,头重且胀、泛恶、呕吐痰沫、嗜卧懒言,治宜祛痰降浊,轻症用温胆汤加味,重症宜健脾温阳化湿去痰,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猜你喜欢

  • 五脏痹

    病名。出《素问·痹论》。肝痹、心痹、脾痹、肺痹、肾痹的总称。详各该条。

  • 牙漏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又名齿漏。多由火郁水亏,阳明气血阻滞所致,或继其它齿牙疾患久不愈而成。症见齿缝出脓血,经久不愈,甚则齿落。《咽喉经验秘传》:“牙漏即牙槽久不愈,缝中出白脓,极难调治

  • 牛舌黄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球兰之别名,详该条。

  • 久疟

    指疟疾久延不愈者。《诸病源候论·久疟候》:“夫疟皆由伤暑及伤风所为,热盛之时,发汗吐下过度,府藏空虚,营卫伤损,邪气伏藏,所以引日不瘥,仍故休作也。”疟见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脾虚则发热;若

  • 心痛彻背

    证名。指心痛(心前、心窝、胃脘等部位疼痛)引及背部者。除见于心痛、胃脘痛外,尚可见于胸痹等。《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 黑木耳

    见《太平圣惠方》。即木耳,详该条。

  • 运气

    ①宋代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项目之一。其内容系指检查医者对一年四时气候因素之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和发病关系的一门学问。②指五运六气。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气;六气指风、热、湿、火、燥、寒六

  • 青蛇头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二十七。又名指风毒。为足大趾节红肿剧痛的一种疡证。因邪毒外发或局部染毒所致。症见患趾如汤泼火烧,痛不可忍,甚则憎寒壮热,四肢酸痛,其后胬肉突出,痛如刀割。宜用人龙散或用蜈蚣散外搽

  • 黄蜡一枝蒿

    见《云南中草药》。为小白撑之别名,详该条。

  • 指腧穴。《灵枢·小针解》:“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因穴位为经络气血会聚之处,故名。参见腧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