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眩晕

经行眩晕

病名。指每逢行经期或经后出现头目眩晕,视物昏花的病症。多因血虚肝肾阴虚痰湿所致。若素体血虚,或精血化源不足,经行时其血更虚,血虚不能上荣于脑,症见经期或经后头晕如旋,面色白,心悸少寐,经行量少,色红质稀,治宜益气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枸杞、制首乌;若因阴虚虚火偏旺,每值经行阴血益虚,水不涵木,症见经来之时,尤其经后,头晕目眩,耳鸣如蝉,口干咽燥,烦躁易怒,治宜滋阴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若因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湿上扰清窍,症见经行头晕,头重且胀、泛恶、呕吐痰沫、嗜卧懒言,治宜祛痰降浊,轻症用温胆汤加味,重症宜健脾温阳化湿去痰,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猜你喜欢

  • 双头粘

    见《闽东本草》。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 神效宣脑散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郁金、川芎、青黛、薄荷、小黄米各二分。为末,每次少许,口噙冷水搐鼻中。治鼻痛。

  • 七情泻

    病证名。指因情志刺激过度所致的泄泻。《医学入门·杂病》:“七情泻腹常虚痞,欲去不去,去不通泰。”《景岳全书·泄泻》:“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

  • 周僖

    【介绍】:见周祐条。

  • 粉丹皮

    见《滇南本草》。为牡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 婴儿

    ①气功隐语,指心血。②炼丹术语,指铅。③初生儿称婴儿。马王堆汉墓帛书载有“婴儿索痉。”《古今医鉴》:“初生者曰婴儿,三岁者曰小儿,十岁者曰童子。”《寿世保元》以半岁至二岁内为婴儿。临床上,以出生后一周

  • 蛔动脘痛

    病证名。指因蛔虫积阻或攻窜所致的脘痛。《类证治裁》卷六:“蛔动脘痛,必有休止,安蛔丸。”《张氏医通》卷五:“因蛔作痛,痛有休止,令人吐蛔;蛔动故也。用川椒、乌梅、黄连、槟榔煎服。”参见虫痛条。本证可见

  • 天然散

    《外科十三方考》方。铅粉一两。置锅中火炒黄色,外敷患处。功能生肌平口。治诸疮。若疼,加轻粉、制乳香、制没药、血竭、煅赤石脂各一钱,冰片各一分;痒,加铜绿(以儿茶煎水煮过,再煅成金黄色)少许;有水者,加

  • 伤湿

    受湿邪所伤而发病。分外感湿邪、湿浊内阻肠胃。参湿气条。

  • 木形之人

    “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类型,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其外貌特征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性格特征为“有才,好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体质和发病特点为“能(耐)春夏不能(耐)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