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浮肿

经行浮肿

病证名。亦名经来浮肿经来遍身浮肿。指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头面四肢或遍身浮肿的病证。多由脾虚肾虚、或气滞血瘀所致。若因久居湿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湿气内侵或饮食劳倦伤脾,经行时阴血注于冲任,气随血下,脾气益虚,转输失司,水湿停聚,泛于肌肤而成水肿,《叶氏女科证治》谓:“经来遍身浮肿,此乃脾土不能剋化水,变为肿。”症见四肢面目浮肿,按之没指,经水后期,量少色淡,伴有胸闷腹胀,纳少便溏,神疲肢冷,治宜温脾阳,利水湿,方用理中汤加桂枝茯苓;若素体肾虚或房室不节,肾气内伤,经行时,经血下注,阴盛于下,有碍肾阳敷布,不能化气行水,致水道不利、症见浮肿以下肢为重,伴有腰骶冷痛,经行后期,量少色淡,大便溏薄,治宜温肾利水,方用真武汤加巴戟天;若情志内伤,肝失条达,疏泄无权,气行不畅,血行受阻则滞而为肿,症见肢体肿胀,脘闷胁胀,善太息,治宜理气活血,方用八珍汤(《济阴纲目》:当归川芎、芍药、熟地延胡索川楝子、炒木香槟榔)加泽兰茯苓皮

猜你喜欢

  • 外感休息痢

    休息痢类型之一种。见《症因脉治》卷四。由外感失表,过早止涩,邪伏肠胃所致。详休息痢条。

  • 胎前病

    即妊娠病。详该条。

  • 妊娠肛门肿痛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肛门肿痛,乃手阳明大肠风热所致。……宜通幽化热汤。”(秦艽、犀角、槐花、枳壳、白芍、地榆、元参、生地、麦冬、知母、花粉、连翘、益母草)。

  • 三宝

    指精、气、神。三者关系非常密切,存则俱存,亡则俱亡,是生命存亡的关键,故称。参见精、气、神各条。

  • 清脏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生地黄一钱,当归(酒洗)、地榆各八分,栀子、黄芩、黄柏各七分,白芍药、黄连、阿胶、侧柏叶各六分,川芎、槐角各五分。水煎服。治肠风便血。

  • 布针

    出《针灸甲乙经》。即巾针。《证类本草》谓“布针,用缝布大针也。”参见巾针条。

  • 红线疔

    病名。出清·叶氏秘传《七十四种疔疮良方并图形要诀》。即红丝疔,见该条。

  • 打损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即打伤,详该条。

  • 针挑疗法

    即挑治疗法,见该条。

  • 小儿梅疮

    病名,即杨梅疮。《幼幼集成》卷四:“小儿患此者,实由父母胎毒传染而致,然非寻常胎毒可比。……小儿梅疮,最为恶候,倘发于一二月间,或半周之内,最难救治,以其毒禀先天,来路既远,方药难及,即日服数匙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