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昏厥

经行昏厥

病名。指经行突发昏厥,片刻即醒,无后遗症的病症。常见有气脱气郁血脱血瘀暑厥所致。气脱者多因素体气血虚弱,经行期疲劳过度或悲恐所伤,气虚下陷清阳不升,症见经期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淋漓,气息微弱,治宜补气回阳救脱,方用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人参附子、炮姜、干姜)加减。气郁者多因平素精神紧张,经期又因恼怒或惊骇,致气逆于上、壅塞心胸、蒙闭清窍,症见经行突然昏厥,四肢厥冷、牙关紧闭,两手握拳,小腹胀痛,治宜开郁顺气,方用五磨饮子(《医方集解》:乌药沉香槟榔枳实木香)加石菖蒲。血脱者多因经血暴下失血过多,气随血脱,症见经血暴下,突然昏厥,面色白,唇淡无华,治宜养血固脱,方用胶艾四物汤加人参、黄芪。血瘀者因血行不畅,气机不利,症见小腹疼痛剧烈,痛甚则冷汗淋漓,甚四肢厥逆,昏厥不省人事,面色青白,治宜活血行瘀理气调经,方用通瘀煎(《景岳全书》)加减。暑厥者多因炎夏行经量多,或烈日下久立,汗过多,耗伤气血,腠理不固,暑邪乘虚而入致昏厥,症见突然昏倒,面色苍白,或身热面赤,治宜解暑开窍,将病人速抬至阴凉处,急用紫雪丹牛黄清心丸,苏醒后可服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加石斛、生地,汗出多者加用生脉饮

猜你喜欢

  • 咳血

    证名。①又称嗽血。见《济生方》。指咳嗽有血。来自肺脏者。多因外感风热燥火,或木火刑金,阴虚火动,灼伤肺络所致。《医林绳墨·血论》:“从嗽而来于肺者为咳血。”《症因脉治·吐血咳血总论》:“咽中胃管呕出名

  • 广西本草选编

    方药书。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编。上下两册,载药1000种,并附有插图。每种药按别名、识别、采集加工、性味效用、主治用法等论述。并附有预防、传染病、内、儿、外、妇产、五官、皮肤等科常用中草药处方544首

  • 胃绝

    病证名。①《疡医大全》卷十二:“若产后口鼻有黑气及鼻衄者,名胃绝。”参见鼻衄条。②为五脏六腑绝候之一。《东医宝鉴》卷三:“胃绝五日死。”

  • 小晕药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 鼻中息肉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即鼻息肉、鼻菌、鼻痔。详各该条。

  • 獭爪丸

    《理虚元鉴》卷五方。獭爪(醋炙,为末),獭肝(阴干),生地黄,龟板,麦门冬,沙参,银柴胡,地骨皮,百部,牡丹皮,桔梗,炙甘草。研末为丸,每服五至七分,入煎剂融化送下。治传尸劳。

  • 四诊合参

    辨证过程中,必须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才能确切地判断疾病的病机所在、寒热虚实、标本缓急,正确地指导治疗。要防止片面夸大某一诊法的作用,以一诊代替四诊。

  • 哑科

    儿科的别称。古人认为婴幼儿语言不能通,病情不易测,言其小儿疾病诊断的困难,故名。《幼科释迷》即使能言,亦可以“不饥为饥,不渴为渴,不痒为痒,不疼为疼”以假乱真。因此,医生必须详察,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

  • 羌活四物汤

    《症因脉治》卷一方。羌活、防风、当归、生地黄、川芎、白芍药。水煎服。治风中于左,邪入厥阴,口眼歪斜。如身痛加秦艽、钩藤、柴胡。

  • 暮食朝吐

    证名。见朝食暮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