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朋
【生卒】:八世纪
【介绍】:
唐代医生。吴(今江苏境内)人。是713~741年间的名医,以望诊察面色等为特长。
【生卒】:八世纪
【介绍】:
唐代医生。吴(今江苏境内)人。是713~741年间的名医,以望诊察面色等为特长。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小儿惊者,由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甚则掣缩成痫。”《幼科类萃》:“惊者,虚惕怔忡,气怯神散,痰涎来去,其泻必青,渐生风而未至惊风也。夫惊邪入心,则面红脸赤,
病名。热邪内扰,热伤冲任,导致崩下赤色,并见小腹疼痛,古称阳崩。宋·齐仲甫《女科百问》四十二问:“受热而赤者,谓之阳崩。”宜用胶艾汤。
①诊察小儿指纹的部位。见《奇效良方》。即风关。详该条。②经穴名。代号GB3出《灵枢·本输》。别名客主人、客主、容主。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位于面部,颧弓上缘,距耳廓前缘约1寸处。与下关相
治法。使用芳香化湿的药物治疗湿浊内蕴的方法。症见脘腹胀闷,泛恶欲呕,大便溏薄,体倦乏力,口腻觉甜者,用藿香、佩兰、砂仁、厚朴等;如兼头晕而胀,舌苔白腻,可加菖蒲、鲜荷叶、陈皮、法夏、大腹皮等。
病名。《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发于伤寒之后,表邪未尽,生喉关内肿烂,右关脉急。”治宜以清咽利膈汤加减。详烂喉痧条。
白苔为主,舌尖灰苔而舌根黄苔的舌象。为湿热之候,如舌根黄而苔腻,目黄,小便黄,宜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见《伤寒舌鉴》)。
法医学著作。5卷。宋·宋慈撰,清·王又槐增辑,阮其新补注。本书是《洗冤集录》增补注释本的一种,也是流行较广的一种传本。参见洗冤集录条。
证名。指足软弱无力。《医学入门》卷五:“脚软,筋痛者,大补阴丸,去地黄,加白芍、知母、甘草,倍牛膝。”《古今医案按·痿》:“两脚软弱无力,不能起者,……淫热成痿,正合东垣清燥汤例,但药力差缓,难图速效
《杂病源流犀烛·奇经八脉门》卷十一方。防风、白术、牡蛎粉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日二至三次。治冲气犯肝,症见头眩汗不出,筋惕肉瞤,腹内拘急,食下动气反剧,身虽有热,卧则欲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泄痢久下,失气劳冷,灸下腰百壮,三报。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即位于骶骨正中点处。主治泄泻,久痢,难产;以及慢性肠炎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