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积聚

积聚

病名。见《灵枢·五变》。积病与聚病的合称。《难经·五十五难》:“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者,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积为脏病,脏有五,聚为腑病,腑有六,故又有五积六聚之名。积聚与癥瘕痃癖等证相类似。《圣济总录·积聚门》:“癥瘕癖结者,积聚之异名也,证状不一,原其病本大略相似。”《医学入门》等书有以积聚为男子病,癥瘕为女子病者。又有从部位区分者。《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痞癖见于胸膈间,是上焦之病;痃积滞见于腹内,是中焦之病;癥瘕见于脐下,是下焦之病。……故积聚痃癖痞,多生于男子,而女子偶患之;癥瘕多生于女子,而男子偶患之。”详积、聚有关条。

猜你喜欢

  • 仓公当归酒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即仓公当归汤,见该条。

  • 上气鸣息

    见《肘后备急方》。指气喘而见痰鸣声音。《诸病源候论·上气鸣息候》:“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参见痰喘、痰甚喘、齁喘、哮证条。

  • 表虚证

    证名。指外邪袭表,腠理不固,营卫之气不和所致的表证。《景岳全书·传忠录》:“表虚者,或为多汗,或为肉战,或为怯寒。”如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治宜解肌发表,用桂枝汤等方。亦指慢性疾患的汗

  • 红党参

    见《本草从新》。为明党参之别名,详该条。

  • 室女经闭腹痛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未婚女子由于瘀血阻滞,以致经闭后小腹坚硬有块,攻刺疼痛。治宜活血行瘀。方用通经散(刘寄奴、当归、穿山甲、赤芍、红花、延胡索、莪术、乌药、丹皮、牛膝、三棱、肉桂、朱砂)。

  • 香樟木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樟木。详该条。

  • 补气黄芪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黄芪、人参、茯神(去木)、麦门冬(去心)、白术、五味子、桂(去粗皮)、熟地黄、陈皮(去白)、阿胶(炙燥)各一两,当归、白芍药、牛膝(酒浸)各三分,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

  • 白珠

    眼的部位。《一草亭目科全书》:“气之精为白珠。”即白睛。详该条。

  • 上竟上

    《内经》诊法对体表部位的划分。《素问·脉要精微论》:“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是对前臂内侧皮肤(尺肤)诊察部位的划分。上,指上段,即远端;竟,尽也。上竟上,是前臂远端上

  • 牛奶子树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琴叶榕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