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三十五。因风热壅滞肌肤所致。其症体表生疮,溃流脓血后,脓腔呈空壳状,仅留一层薄皮。宜用苦参、密陀僧、蛤粉、儿茶各等分为末,先清洗疮面,揭去白皮、脂油调搽;脓水多者干撒。
见《滇南本草》。即扁豆,详该条。
证名。见《银海精微》。指眼觉沙涩,有异物感。又名碜涩、瘾涩。多由风热、肝火、阴虚火旺或异物入目所致。症见眼内沙涩外,多伴有羞明流泪,红赤痒痛等。常见于外障眼病。宜结合眼及全身证候辨证施治,分别选用祛风
1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编成七言歌诀200余首。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
见伤山条。
病名。见《郑氏女科真传·胎前杂症》。指妊娠期乳汁自出。即乳泣。详该条。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髋关节脱臼的整复。令患者坐下,助手立于患者背后,双手由患者腋下绕至胸前抱着不动,医者双手紧握患肢腿膝用力拔伸,如感到髋关节滑动声,即已复位。
病名。①指久病的鼻渊。《医宗金鉴》卷六十五:“若久而不愈,鼻中淋沥腥秽血水,……即名控脑砂。”②指鼻渊而伴以剧烈头痛者。《外科大成》卷三:“鼻渊而兼脑痛者,名控脑砂。”参见鼻渊条。
又名疏表。通过发汗以解除肌表之邪,故名。针对病证的寒热,可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
泛指颈项,或专指颈项的前部。参见颈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