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神应万验膏

神应万验膏

疡医大全》卷七方麻油二十四两,桃枝、柳枝、杏枝、桑枝槐枝(上五枝俱切作寸许长)各二两,血余(洗净)、穿山甲一两五钱,象皮五钱,大栀子一百个,炒黄丹适量,硇砂血竭儿茶各二钱。先将麻油小火熬开,分次将各枝入油中炸枯成炭,滤去渣,次入血余炸化,再入穿山甲炸枯,继入象皮炸化,后将栀子逐个捻破入油内,离火浸一炷香时,用微火燉一炷香时后,再用大火炸成炭,取起冷定,滤去渣,放净锅内秤准,每油二两,入黄丹一两,熬至滴水成珠,离火一刻,再入余药末,搅匀,坐冷水中,稍凉收起,用水湿手扯捻百余下,使各药和匀,埋土内五日去火毒。用时凉水浸半日,捻成片,放布上热汤熨化,贴患处。治无名肿毒,大疮恶疽,无论已破未破,均可应用。

猜你喜欢

  • 风气内动

    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筋脉失养,出现眩晕、抽搐、昏仆及口眼斜、两目上视等神经系统症状。因其似风象的急骤、动摇和多变,故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胜则动。”《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暴强直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书名。又名《中西医判》、《中西医解》、《中西医学入门》。2卷。清·唐宗海撰。刊于1892年。本书将《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归纳为阴阳、脏腑、营卫、经脉、全体总论、诸病、望形、问察、诊脉、气味阴阳、七方十剂

  • 八大锤

    见《江西草药》。为梵天花之别名,详该条。

  • 四月子

    见《本草纲目》。为木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 青黄凸出

    证名。《张氏医通》卷八:“青黄凸出者,风轮破碎,内中膏汁绽出也。”即青黄牒出。详该条。

  • 温下

    下法之一。用于寒性积滞里实证的治法。如大便不通属于寒结的,症见腹满而实、手足凉、苔白腻、脉沉弦或沉迟等。选用温性泻下药,如巴豆霜;或以温热药与寒下药配用,如附子、细辛配大黄。代表方剂有三物备急丸、大黄

  • 脏腑娇嫩

    小儿脏腑生理特点之一。《小儿药证直诀》:“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藏六府,成而未全。”《幼科类萃·小儿初生总论》:“惟小儿脏腑娇嫩,血气懦弱,肌体不密,精神未备。”《小儿病原方论》:“小儿一周之内,

  • 贴壁蜈蚣

    见《安徽中草药》。为水龙骨之别名。详该条。

  • 耳后高骨

    推拿穴位名。即耳背高骨,见该条。

  • 血参根

    见《山东中药》。为丹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