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八痢之一。又名瀼痢。为突然暴冷而致的痢疾。其特征为小腹胀痛,赤白胨下等。治宜散寒止痢。用芍药汤加减。
治疗寒证,当以热药制之。如附子汤、附子细辛汤,治太阳、少阴之寒;四逆汤、理中汤治脾肾之寒;吴茱萸汤、乌梅丸治肝寒;青龙汤治肺寒;薤白汤治心胸之寒;回阳救逆汤统治里寒;桂枝汤治表寒。《汤液本草》卷上:“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睑鞭睛疼。常由“风热痰火,及头风夹攻,血滞于睥所致。”(《张氏医通》卷八)。《审视瑶函》:“此症不论有障无障,但两睑紧硬而睛疼,若头痛者,尤急。……轻则内生椒疮,重则
痿证之一。见《证治汇补·痿躄章》。多由产后或失血后,血虚不能养筋而致痿症。症见手足痿弱无力,不能行动,面色萎黄等。治宜养血为主。《丹溪心法·痿》:“血虚,四物汤加黄柏、苍术煎送补阴丸。”《张氏医通·痿
病名。指感受外邪后,蕴伏于里,或因平素内热,复为新邪诱发的一类温病。大多初起即以里热为主,与新感温病初起有表证者不同。伏气源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语。《温热经纬》卷二有《
《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方。天麻(蒸熟)、秦艽、全蝎(去头尾)、细辛各一两,熟地黄、生地黄、当归(酒洗)、川芎、芍药(煨)各二两,防风、荆芥各七钱,白术、黄芪各一两五钱,威灵仙(酒洗)五钱。为细末,酒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其形如栗子。”相当于痔核之颜色紫红深暗者。
指以十二经脉纳支时刻为基础的针刺补泻方法。《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与气开合相合也。”十二经脉的血气盛衰,各有一定的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来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
即阿胶散第一方作汤剂,治证同。见阿胶散条。
水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见《证治要诀·肿》。一作足肿。《医林绳墨》卷五:“足肿者,谓腿足作肿也。有湿热太甚而作肿者,其色红肿,当清湿热,如当归拈痛汤亦可。有脾虚不足而作肿者,其色白肿,当养脾气,如参苓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