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与偃月侵睛同。详该条。
病名。《脉因证治》卷下:“咳而声嘶破,俗名声散也。”即音嘶。详该条。
见《食疗本草》。为蒟酱之别名,详该条。
病症名。出凤林寺《女科秘宝》。指胎伤腹痛漏血,应按胎动不安治疗。如见面赤,口唇焦,指甲色黑者,为胎已死,可用兰石散下之(滑石粉适量,蜜半盅,麻油半盅,开水调服)。
见《四川中药志》。即李核仁,详该条。
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目连剳。见该条。
《金匮要略》方。木防己、桂枝各二两,人参、茯苓各四两,芒硝三合。水煎去渣,入芒硝,再微煎,分二次服,微利则愈。治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服木防己汤,虽好
人体部位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腕关节。由腕骨近端与尺挠骨远端组成。
病名。出《儒门事亲》卷八。瘤体多生于手背,内容物如桃胶,故名。治法宜以三棱针穿破瘤体,挤出内容物或用丰术治疗。即腱鞘囊肿。
见《草药手册》。为瑞香花之别名,详该条。